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忠君不倡独裁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绝对忠诚的君主。不然皇帝为什么要为他建庙?但这种印象并不十分准确。孔子忠于君主,但不是无条件的。他认为“君、君、臣、臣”,你要像君,做好事;不喜欢做,就得给意见。
鲁问孔子:“君主一句话就能亡国吗?”子曰:“君言不正,若无人敢逆,实为国之失。”伦育子路
孔子的话有几层意思:王的话不一定对;国王的话后果很大,国家的兴衰可以由他们引起;当一个国王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有个直男给他指点迷津就好了。
张岱年说,孔子尊重君主,而不是提倡君主的个人独裁。他还说,孔子虽然尊敬君主,但反对独裁。其主要史料之一是孔子回答民众提问的那段话。
其实有两个孔子:一个是原创,一个是被修改扭曲的。不主张独裁的孔子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原生孔子。孔家店的败落,是改革后的孔子。
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他说吴王伐周,不是我弑君,是我唯一的丈夫。“我从未听说过弑君。”这种反夫反霸的思想和孔子不主张独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
大独裁者朱元璋对孟子恨之入骨,认为“藐视君主”是自己的败亡,于是下令天下孔庙不得再立孟子牌位。但是,他并没有研究孔子对公众问题的回答。如果他知道孔子不主张独裁,恐怕也不会对孔子客气。
孔子既有君权,又有民本。他为君主着想,但也主张臣子的劝谏。“卢兹问士君,子曰:‘不可欺人,不可犯罪。’“孔子的哲学分析骗不了君主,但可以直接提出建议。后来的谏臣制度和孔子有关。
从孔子到孙中山,从来不主张独裁,“民重于君”和民主,包括张衡渠、黄宗羲,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