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纸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有质地软韧、滑如玉、不腐朽、千变万化的墨韵等特点。享有“千年生命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宣纸润墨性好,耐久性强,耐老化,很少被虫蛀,寿命长,不易变色。
宣纸还具有坚韧、光滑、平整、洁白、密实、质地纯正、摩擦不损等特点,具有独特的渗透性和润滑性。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脊梁饱满,气势磅礴,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画在纸上栩栩如生,发光发亮。
在正常保存条件下,宣纸与其他纸张相比,具有寿命长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用宣纸创作书画、诗词和散文。近代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中国优秀书画作品,很多都是在宣纸上创作的。
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等机构也用宣纸复制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延长这些重要文件的寿命,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宣纸实物。
宣纸、砚、笔、墨相得益彰,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房四宝,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房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学习文化孕育或强化了中国文化,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扩展数据: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其制作技术被誉为世界手工造纸技术的“活化石”。“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虽然宣纸为世人所熟知,但由于没有完全了解它的发展和内涵变化,很多人仍然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
1,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出产的高档纸的总称。
唐代的“宣纸”是宣州地区出产的高档纸的总称,根据产地称之为“宣纸”。唐代宣州虽有“纸与笔”的贡品,但当时的这种优质纸张,由于原料不同,不能与后来的“宣纸”同日而语。“宣纸”这个名称从唐代就有了,只是以一个地名命名,一般指宣城出产的纸。
从造纸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唐代还没有用檀香皮做的“宣纸”。但不可否认的是,宣州当时出了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纸”也就应运而生了。
2.宋元:“宣纸”是以檀香皮为主的纸。
宋末元末至明中叶时期,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孝陵虽是偏远山区,但盛产优质檀香皮,水质、温度、湿度都有利于造纸。天时地利的机遇,加上人和的勤奋,促进了造纸业的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以檀香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宣纸”主要用于书画装裱用纸,不适用于书画。这时,根据社会的需要,曹氏族人已经开始尝试各种复合材料来造纸,包括稻草。
3.明清:“宣纸”是用檀香树皮和沙田稻草制成的高级书画纸。
明朝中期以后,宣纸的原料不是单一的黄檀原料,而是混合了沙田秸秆。由于青檀树皮纤维长,所以青檀树皮做的纸比较硬,不够柔韧。在这种纸上进行书画时,墨水润湿性稍差,无法充分展现写意性。
而稻草的纤维较短,所以用草浆配浆来增加纸张的柔软度和书画的润墨效果,既是顺应写意逐渐成为时代潮流的结果,也在客观上缓解了纸浆原料的压力。
但在明代宣德之前,宣纸技术在137年间(1289-1426)还没有完全成熟,一直到“陈清体”和“宣纸”——明代宣德(1426-1435)才由皇室监管。
“陈清风格”和“宣纸”是以加工者命名的,他们不仅加工生宣纸,还加工其他生纸,但都是以这种风格命名的。在当时的同类型宣纸中,“陈清体”因其高超的技艺而名列前茅,而其他宣纸只能与其他人相提并论。
正因为如此,它被皇族视为贡品,再由皇族监管,成为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宣德纸”。“宣德纸”以尊者为荣,就像明代的“宣德窑”、“宣德炉”一样,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俗称的“宣德纸”,其实是当时以“宣德纸”为基纸的加工纸的总称,其中又以“陈清式”为先。
3.正宗“宣纸”: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的高级美术纸。
从元明时期开始,“宣纸”就开始以青檀皮和沙田秸秆为主要原料,一直延续至今。起源也从孝陵传到了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也曾在产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生产过仿宣纸,但生产“宣纸”的条件都无法达到,产品质量也难以与正宗“宣纸”相比。
我们今天所谓的正宗“宣纸”,是采用当地特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的工艺流程和独特的配方,在严格的技术监控下,制成的一种具有润墨、耐用、耐腐蚀等独特性能,主要用于书画、装裱、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纸。
百度百科-中国宣纸
百度百科-宣纸(文房四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