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广告的流行背景。
1,媒体环境复杂,广告成本增加,使得广告效益下降。以国内电视媒体的情况为例,从1978的32家电视台到2002年的330多家电视台、2200多个电视频道,电视频道和节目播出时长的急剧增加加速了受众的分化。此外,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单一,90%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所有电视频道都通过增加广告时间来维持收入增长。广告环境越来越复杂,环境噪音越来越大,广告接触率严重下降,形成了广告拥堵的局面。因此,广告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高质量传播渠道。
2.适应了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在广告的轰炸下,受众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离心倾向和逆反心理,对广告充满不信任感,对各种营销信息越来越麻木和冷漠。具体表现就是对广告的回避和不关注。电视甚至呈现出类似广播的“陪收”倾向,报纸出现“看报半道”现象。网络广告一方面没有发挥其“互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受到技术和习惯的阻碍,使得大量的广告媒体被浪费。失去了广告的强制力和吸引力,导致品牌和消费者的有效接触依靠轰炸,反过来又再次加剧受众的排斥和回避,形成恶性循环。
付费电视无疑是近年来传媒业的一个重要话题。大众媒体几乎一致表示,“付费频道传送的节目没有广告”。事实上,只要广告的原动力存在,广告就不会消失在银幕上:一方面,广告主不会轻易放弃电视媒体这一受众最广、传播方式最生动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也不会轻易放弃每年200多亿的广告收入。所谓的改变,只不过是广告会从“显性”变成“隐性”。可以假设,如果付费电视真的能成为电视行业的主流,植入式广告将会大行其道。
3.除了媒体的原因,植入式广告的盛行也有品牌经营的原因。一方面,广告投入的持续增加并不能同比例提升品牌价值;此外,成熟的品牌需要通过提醒来维持产品销量和品牌生命力,但刚性的品牌形象广告很难持续激发消费者的热情,持续的广告投放可能会造成消费者的麻木,品牌联想缺乏有效的更新,品牌容易被视为“老字号”,失去年轻的消费群体。
央视春晚不幸成为全国人民声讨“植入式广告”的导火索。在广电总局及时出台一系列措施后,植入式广告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作为中国大陆的新生事物,植入式广告的兴起当然有其原因。一方面,硬广告对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由于软广告即植入式广告植入剧情,受众不得不接受,迫使受众在某种情境下记住品牌,高效的广告效应导致广告主蜂拥而至这种形式。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植入式广告都有生搬硬套的嫌疑,但是由于广电总局对电视广告时间的持续政策挤压,植入式广告营销势必成为电视台获取收入的又一突破口。广告是电视台的经济命脉。没有广告,任何精彩的节目或影视剧都将失去播出基础。在硬广告被压缩的关键时刻,植入式广告是电视台的另一条生命线。所以请观众对电视台的植入式广告行为给予一定的理解。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没有观众希望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时被广告打扰,尤其是不合理的广告情节。所以希望媒体在植入广告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给观众一个干净的屏幕。受众和媒体之间只有真正的相互理解,才能为植入式广告的生存提供更多的土壤和空间,才能让中国的媒体营销之路良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