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和热爱士兵的演讲
因为爱兵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作为一名军人,如果你不爱你的士兵,你就没有资格带兵,更别说带出好士兵了。战国时期,一位军事家曾提出要带出“父子之兵”,并在带兵实践中践行,甚至亲自为士兵吸疮疗伤。我军著名将领彭元帅曾说:“爱兵之将,常能饮酒庆功。”。同样,我军一贯倡导的爱兵论,是人民军队性质的必然要求。因为,爱是官兵之间亲密关系的基础和纽带,是其他带兵方法的载体和支撑,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
作为领导干部,要爱兵,就要以父母之心,兄弟之亲,端正对兵的根本态度。这是爱兵的前提,也是带兵的实质性问题。新时代的军人文化素养高,思想非常活跃;自尊心、自信心、民主意识都很强,做事有主见。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给予他们战友之间的平等,主人的地位,个人遵守规则的自由,他们才会接受你的爱。姻亲们,你们的爱情没有立足之地。所以,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学习、训练活动中,一定要真诚地把战士当亲人、当兄弟、当战友。这样你的爱才能自觉持久,才能真正得到战士的真心,才能有资格带兵。
第一,走进军人的内心世界,在心里记住每一个军人。
“在兵,兵在心中。”作为中队干部,他和战士们一起工作、学习、参与、玩耍、生活。唇齿相依,他和战士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士兵们愿意告诉他任何事情,如果他们有任何烦恼,愿意和他交谈。他还观察战士们的饮食、睡眠、言行,从细微的变化中捕捉战士们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在谈心中打开战士们心灵的窗户,走进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帮助战士们解决问题。王明德下士曾经因为生病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王红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理想生活。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一方面耐心做王明德的思想工作,消除他的心理恐惧,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医院,安排他接受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诊治,王明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作和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真心换真心,玛瑙兑黄金;真诚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力量。对军人越真诚,收获就越大!”王洪用这些话来解释他的带兵之道。
下士赵霖曾拒绝对干部骨干的关心和爱护,认为这只是干部骨干出于工作需要的一种姿态,并不真诚。有一次,王红和战士们聊天时,无意中得知赵霖的父母感情不好,要离婚。当王红找到赵霖了解情况时,赵霖很不高兴地说,这是他自己的事,不需要领导操心。王红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主动给赵霖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介绍了赵霖在部队的情况,并谈了他对赵霖未来发展的想法。赵霖的父母听后非常感动。他们以为是因为一件小事闹离婚,不仅影响儿子安心,还给部队领导添了麻烦,还说要复合。解除了烦恼的赵霖似乎变了一个人。他经常主动向中队干部汇报自己的想法,工作甚至比以前更出色了。年底,他荣立三等功,担任班长。
因为他心中有兵,情感中涌动着大爱,他可以说对每个士兵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知道队里100多名战士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气质。和战士聊天的时候,他经常会问战士的父亲好不好,那个战士家的牛羊卖了多少钱。战士们都说队长的记性真好,却不知道他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从他近40万字的带兵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在休息时间记录下的每一名官兵的日常细节,不仅包含了对每一名战士交心谈心和思想工作的详细记录,也包含了他在带兵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引导官兵成才,帮助官兵找到人生坐标。
“军人都很可爱,你看我们怎么带。”王红对军人的爱,源于一份责任。军人郁红伟是一个单亲家庭。他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他认为自己与军队无关,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未来。因此,他的想法是消极的,他曾有过两年后退休的想法。中队长王红看出了小余的心思,主动上去干活。他没有简单地告诉郁红伟真相,而是谈论身边的人和事,给他举例,做比较,让他逐渐明白了成功靠自己努力的道理。知道他文化基础好,王红鼓励他进军校,给他买学习资料,给他创造学习环境,比2009年考上士官学校还少。
“我们有衡量士兵好坏的标尺。军人不仅看我们说什么,也看我们怎么做。”这是王红在一次班子会上对中队骨干干部的告诫。他对士兵的爱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热心肠”,但他对士兵的严厉也被称为“黑包公”。有一次,班长胡立外出休假2小时。他觉得自己平时工作不错,和中队干部关系也不错,所以想打个马虎眼。没想到队长王红却拿这个问题小题大做,不仅在全队面前严厉批评了他,还在队务会上责令他作出检查。当时,胡立心里有一些抵触情绪,认为是队长跟自己过不去,故意刁难他。后来在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中,王红告诉他:“中队在把你当苗子培养。如果连最起码的制度都遵守不了,怎么成长进步?”几句话后,老虎怒放了。此后,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也做得更好,成为中队骨干队伍中的标杆,被上级表彰为优秀班长,并于2009年被保送至武警武汉指挥学院学习。
对于军人,他精心培养;对于干部,他也积极引导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快速成长。中队长宋从指挥学院一毕业就来到了中队。王红没有马上安排他去当排长,而是让他先管一个班。他经常向他传授管理部队的经验,指导他如何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如何带领部队完成建设和生产任务...一个月后,完成了从学生到干部角色转换的宋走上了排长的岗位,使排里的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今年上半年在成都召开现场会期间,宋带领所在排队员冒着烈日酷暑,严格训练,圆满完成了现场会演示任务,受到总部和总队领导的高度赞扬。7月,因工作表现突出,被任命为中队副教导员。
王红当排长的时候,一个老兵临走前说,他在部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和锻炼,但是没有学到一门技能,退伍后不知道干什么。那个士兵说的话一直在他的脑海里。他认为士兵们把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必须为他们的明天着想。自担任主官以来,他十分重视士兵的学习和成才,为每个士兵建立了学习档案,并根据实际广泛开展在职培训活动,使所有士兵在服役期间都能掌握一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技术,如电焊、弯钢筋、测绘测试或机械操作等,满足了士兵学习成才的良好愿望。老兵许巍今年6月给中队送去了锦旗和感谢信。原来,他退役后利用服役期间学到的施工技能,与朋友合伙注册了一家当地公司,生意兴隆,于是真心感谢培养他的部队和领导。
第三,把准士兵的思想脉搏,用真情实感影响落后士兵。
俗话说,只有无尽的爱,没有不冷不热的心。战士刘子源和杨丽曾是兵团登记的“重点工作对象”。不到一年,他们不仅摘掉了“重点工作对象”的帽子,还双双成为了好兵。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还是王红有什么特殊技能,让两个如此头疼的兵有了质的变化。打开王洪的《带兵日记》,就能找到答案。
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刘子源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他两岁时父母离异,刘子源由祖母和祖父抚养。特殊的生活环境逐渐养成了刘子源胆小、孤僻、乱花钱的习惯,参军以来基本没有改变。仅去年一年,他就换了7部高端手机。在中队的训练、建设、教育中,他跟不上,排在最后,贪图享受,怕苦怕累。如果他做错了,被班长批评了,他就会到处说他不想活了。
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青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在农行上班,母亲打零工。他家庭情况一般。但杨丽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被父母打骂和体罚,这让杨丽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如果他做错了,没有人有责怪他的意图,他就开始自责,骂自己这么卑鄙,有时候还自残。平时很少和别人交流,不信任身边的领导和同志。我喜欢独处。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我让刘子源和杨丽在下午的体育活动中踢足球。他们反复说不会,不会,也不想玩。我说这是。
第二章:做一个懂兵、爱兵、带兵的兵。
开展认识军人、热爱军人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和骨干做模范军人,既是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军事教育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确保边疆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知兵是前提,爱兵是关键。如何认识和热爱军人,笔者根据多年带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个是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和热爱军人。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基层的战士说带兵难。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待士兵的态度不正确,缺乏对士兵的感情和理解,所以要通过对整军理论的学习形成* * *知识。要弘扬公安边防精神、海地维和精神等优良传统,结合“践行核心价值观、迎接十八大”主题教育,开展“学传统、讲传统、用传统、传传统”活动, 让官兵在追溯历史中感受生死与战友的情谊,在重温官兵亲如兄弟的故事中体会带兵的力量,让历史走进现实,让传统融入生活,让情感倾注其中。 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观念来增强意识。当代青年官兵个性突出,特点明显,思维活跃,民主意识强。军人不可盲目世故。他们必须以老经验、老思想、老方法、老套路为基础,用时代的眼光看时代的特点,树立官兵可亲可爱可信的思想,赢得官兵的信任和支持。
二是在带兵育人中知兵爱兵。
当前,80后、90后官兵已成为军队执法建军的主体和生力军。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情感生活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从过去的求温饱过渡到现在的求工作、求进步、求幸福,崇尚知识、追求进步、渴望成才。这些复杂、多样、矛盾的人格特征,要求各级士兵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正确分析和对待,不断拉近与士兵的情感距离。更重要的是,要把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核心要求,不断把他们对军人的热爱引向更高的层次。要充分发挥部队“大学校”的作用,拓宽学习渠道,为士兵的全面发展积累后劲,真正让士兵“入伍当兵,受益无数”。要充分发挥部队“大家庭”的作用,努力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营造相互促进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军队“大熔炉”作用,继续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大家自觉打牢荣辱观、品行健康成长基础。要充分发挥部队传统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抓好灌输,用独特的文化教育、激励、塑造人,增强官兵对军队的自豪感和热爱感。
三是在真诚的关怀中认识和热爱军人。
针对当代青年特别渴望交流、真诚沟通、真诚关爱的心理特点,做好带兵带情与严格管理的统一。干部要赢得战士的信任和尊重,关键是真诚。要大力弘扬把军人当亲人、当兄弟的精神,坚持带兵真心,不骄不躁,不厚此薄彼,亲亲热热,真正成为官兵的贴心人。要坚持以诚知兵,按照“四知一跟上”要求,严格落实与兵“五同”,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切实把握兵情。新兵入连后,要多关注下等兵。通过对新老兵采取“一帮一对”“结对”等方式,让新兵和老兵之间的交流更多,了解更深,关系更好,增强新兵对老兵的感知和信任。要坚持真情爱兵,时刻把兵的冷暖记在心里,把兵的难处想在心里,把他们说的话说出来,把他们能做的事做出来,把兵的爱落实到行动上,通过亲密沟通切实增进感情,通过携手帮扶构建和谐关系,通过实际关怀深化增进友谊。
第四是在书中认识和热爱军人。
知兵爱兵,带兵有情,要知实情,做士兵和部下的贴心人。平时要学会把握士兵和下属在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知道士兵的所思所想,主动解决他们的忧虑和困难,用心传递温暖,努力搭建桥梁,用真爱换取真诚。要善于调查研究,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了解特点,把握规律,揭示本质。知兵要放下架子,深入兵中,做到“四勤”,即勤观察、勤倾听、勤谈心、勤分析。爱兵要立足于“三帮”,即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帮助解决思想问题和主动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官兵的利益,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成功,通过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与士兵形成情感认同,促使他们在提高道德修养、端正价值取向、对待人生等方面做出努力。这样才能提高带兵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识士兵,热爱士兵,赢得士兵的士气,赢得胜利。
第三章:知兵领兵爱兵。
知兵是前提,爱兵是基础,目的是带好兵。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要善于识兵。爱兵必知兵,而知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兵的要求作为“晴雨表”。基层干部骨干要善于从战士的意见建议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反映和改变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军人就要有宽广的胸怀,做到说者无罪,听者有戒;如果鞋子合适,就穿上它。要善于把战士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作为制定计划和实施教育训练的参考,作为改善伙食的依据,作为开展文体活动的依据,作为处理敏感问题的标准,等等。“国家有办法,庶人就没得商量了。”认识士兵的问题解决了,士兵的决策和行为就会符合士兵的意志。
爱兵是根本。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士兵,才能激发士兵极大的工作热情。要从军人意愿中找着力点,切实维护军人根本利益。目前,一些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像不打不骂不惩罚士兵就是爱他们。其实这只是爱军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知兵爱兵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大。比如,面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就业发展的巨大压力,军人成长成才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军人成才愿望“动机不纯”的错误观念,把帮助他们成才、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享受人民的人,人民也享受自己;忧民者,民亦忧之。”如果各级干部能真正把关心和满足战士们的崩溃愿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急,战士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基层建设中去,从而保证自己职责任务的圆满完成。
知兵爱兵的根本目的是带好兵。基层是军队一切工作落实的终端,开展任何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推进基层建设。要把战士的积极性和候选人的创造性及时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应该真诚地表达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批评。要充分发挥士官支部委员会的作用,切实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能力。要不断完善和切实坚持武警委员会、士兵代表大会等有利于士兵参与的制度,充分发挥“三互”小组等有效载体的作用,确保士兵的知情权、建议权、推荐权、监督权落到实处,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为部队建设建言献策。可以相信,只要士兵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热情得到充分发挥,士兵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得到释放,基层建设就一定会不断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