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的发展历史

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的英文缩写,在一些国家也称为智能卡、智能卡、微芯片卡。IC卡是通过在PVC(或ABS等)中嵌入特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成的。2)符合ISO7816标准的塑料衬底,并将其封装成类似于磁卡的卡形式。当然也可以包装成纽扣、钥匙、饰品等特殊形状。

IC卡最初的想法是日本人提出的。1969,65438+2月,日本的KunitakaArimura提出了一种制作安全可靠的信用卡的方法,并在1970获得了专利,当时称为身份证。1974年,法国的RolandMoreno发明了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并获得专利权,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国公牛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IC卡。1984年,法国的PTT(邮政、电报和电话)使用IC卡作为电话卡,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随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技术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和规范,极大地推动了IC卡的研究和发展。

与以往的身份识别卡相比,IC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防机械损伤和防化学损伤的能力,信息可存储100年以上,读写次数100次以上,至少可使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储容量大;第四,类型多。从世界范围来看,IC卡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早期的通信领域,而是广泛应用于金融、社会保险、交通旅游、医疗卫生、政府行政管理、商品零售、休闲娱乐、学校管理等领域。

在我国,随着金卡工程的不断发展,IC卡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并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我国IC卡的发行量约为2.3亿张,其中电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公用电话ic卡65438+2亿多张,移动电话SIM卡4200多万张,其他IC卡约6000万张。2001年,IC卡总出货量约3.8亿张,比上年增长26%;发行量约为3.2亿份,较上年增长40%。从应用领域看,共发行公用电话ic卡654.38+0.7亿张,SIM卡5500万张,公交IC卡320万张,社会保障卡654.38+0.4亿张,其他卡8000万张。

虽然IC卡的发行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在IT市场的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据CCID统计,2001年,中国计算机销售额约为2502亿元,而IC卡销售额不足21亿元。IC卡市场不是中国IT产业的亮点,对IT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一方面制约了IT企业对IC卡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我国IC卡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IC卡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由于高端芯片、核心模块、金融POS机、生产设备都被国外企业掌握,国外品牌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有相对垄断地位。随着政府智能卡工程的启动,移动通信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国内企业技术实力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受到很大限制,而国内品牌将快速发展。一些从电信市场成长起来的国内ic卡企业将继续在身份证、金融、社保、交通等领域拓展业务。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2002年乃至未来五年将是中国IC卡应用的深度发展时期。中国IC卡市场格局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市场竞争将从有限走向无限。IC卡市场将逐渐成熟,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形势下,IC卡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水平不能简单用发卡量和新产品数量来衡量。市场发展程度最终取决于IC卡的应用水平及其社会效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行业规范,推动IC卡企业从产品和技术向应用和服务转变,将成为我国IC卡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1970年,法国人罗兰·莫雷诺(Roland Moreno)首次将可编程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放入卡中,使卡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当时,他将这项技术描述为:一张带有自我保护记忆的卡片。于是,世界上第一张IC卡诞生了。

随后的30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IC卡更加多样化和成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