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董存瑞去世后,他的家人怎么样了?妻子的行为令人流泪。

1944年的金秋,15岁的董存瑞娶了邻村姑娘卢长玲。两人是青梅竹马。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彼此相爱。

但是乱世的孩子怎么有资格谈儿女情长呢?董存瑞从小就是儿童团的团长。长大后,他加入了八路军。结婚没几天,董存瑞就能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

卢长玲含泪送走了丈夫。即使心里有千百个不舍,她也知道丈夫是为了国家。没有国家,就没有家。卢长玲只能全力支持丈夫,默默等他回来。但董存瑞走了,就再也没回来。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为炸毁敌人碉堡而牺牲,这位勇敢的战士只有19岁。

董存瑞去世后,家人是怎么相处的?作为烈士家属,我们当然希望董存瑞一家能够幸福地生活。因为正是他们培养出了这样优秀的英雄儿女,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新中国才有了现在的安定繁荣。

1950的一天,董存瑞老家的门被敲了。过了一会儿,门慢慢打开,两个女人探出头来。一个女人看起来很年轻,20岁左右。另一个是中年妇女。两个女人还没问,门环就问了。“我来自董存瑞部队。今天,我代表部队向你们表示慰问。”

两个女人一开始都愣住了,然后眼泪就一直往下流。年轻女子是董存瑞的妻子卢长玲,中年女子是董存瑞的母亲孙珍。陈仁琪代表部队表示慰问。他这次来是向董存瑞的家人转达他牺牲的消息,并向他的家人表示慰问。

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后,卢长玲早已泪流满面,久久不敢相信。她一直认为,丈夫即使牺牲也要见他最后一面。然而,这个愿望无法实现。她从未想到她的丈夫会死。

那一天不仅是卢长玲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也是董存瑞父母最难忘的一年。只有他们知道,老人把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有多痛苦。这个家庭受到重创,无法安葬自己的孩子。于是全村人帮忙安葬了董存瑞。得知董存瑞牺牲的消息,村民们非常悲伤。这孩子多孝顺多体贴,现在却把命丢在了战场上。

逝者已矣,生者仍任重道远。卢长岭还年轻。董存瑞的母亲伤心过后,看着儿媳妇一个人在房间里受罪。老人为此感到难过。老两口想劝卢长玲趁年轻改嫁,不耽误她的青春。

听了婆婆的话,卢长玲更难受了。失去丈夫后,她可以再婚,但婆婆失去了儿子。谁能理解中年丧子的痛苦?再说,卢长玲也不想复婚。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男人能比她老公更好。

卢长龄对婆婆说:“从今以后,我就是董的女儿,以后我是否再嫁,这一点永远不变。”结果,卢长龄没有再婚,而是留在董家继续为父母而死。另外,董存瑞的妹妹董存美7岁,弟弟董存金4岁。他们太小了,不能被照顾。这个时候,父母更需要她。

就这样,卢长龄在董家度过了三年。没有了丈夫,她的生活变得如此平凡。除了照顾董存瑞一家的吃喝和帮忙做家务,她还经常帮父母种地。在董家的那些年,卢长龄几乎没有休息过。她害怕休息,因为当她停下手头的工作时,她会想起死去的丈夫。

卢长玲下定决心,一定要代替丈夫养老。父母看到媳妇这么努力,知道她还是放不下儿子。然而,卢长玲越是这样,父母越是难受。

有一天,父母又开导儿媳妇:“你还这么年轻,别再耽误青春了,趁早结婚吧。”儿子知道地下,会同意的。”但这个建议被卢长龄拒绝了。

父母再三劝说无济于事,没办法,只好放弃。有一天,陈仁奇又来到董家,父母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希望陈仁奇能帮帮这个儿媳妇。她太可怜了。后来在陈仁琪的帮助下,卢长玲终于释怀了。但她有一个前提:董家还是她的家,她还是董家的一员。即使结婚了,她还是可以回父母家多看看。父母点头同意。

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卢长玲认识了一个在工厂上班的小伙子。为了媳妇结婚不被欺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访问,他们了解了年轻人的所有情况,才同意这门婚事。

婚礼前几天,董家给卢长玲准备了嫁妆。由于他们是第二次结婚,所以他们简单地举行了婚礼。然而,婚后第三天,卢长玲又来了董家一趟。她把所有的嫁妆都还给董家了。因为她知道父母并不富裕,她也不想和老人扯上关系。

卢长玲婚后生活幸福。婚后她经常去董家串门,董家农活干不完,卢长玲也经常来帮忙。每次卢长玲离开,父母都会在背后偷偷抹眼泪:“要是我儿子没牺牲就好了。我们董家辜负了这么好的姑娘。”

后来,卢长玲怀了孩子,给丈夫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在我国五十年代,国民医疗水平还很低。生完孩子后,卢长玲因难产而血崩。她在女儿100天之前离开了。据卢长玲丈夫回忆,她走的时候一直在哭。她心里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女儿,也有董家的父母。

董存瑞死时才19岁。他应该过得很精彩。但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条流血牺牲的道路。

董存瑞同志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勇敢、坚韧、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汲取力量,勇往直前。

卢长玲是个好女孩。如果没有战争,她本可以和董存瑞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白头偕老。不幸的是,战争使她和丈夫分离了。

我们要感谢董存瑞和为解放中国做出贡献的战士们,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也要感谢那些英雄的家人。因为他们培养了优秀的军人,他们牺牲了家人的幸福,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壮举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