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合肥历史

作者:徐照堂、舒(整理)民国初年,合肥市延续了清代的城市格局,但对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城市被河流和沟渠环绕,南北短东西长,形成一个椭圆形。其中有南二门、南浔(小南门)、德胜(南门)七座城门;东门2、《威武》(大东门)、《时和》(小东门);西二门,“西平”(大西门)、“水西”(小西门);北门1,“陈宫”。民国时期合肥郡的平面图(来源|资料图片)也叫大东门。这座塔有五个房间那么大,三层楼高。城门楼叫五峰楼和汇丰楼。城门外有个马坑,方丈,深一倍。平时路面都是石板铺的,战时就拆掉了(照片上清晰可见马坑)。合肥历史上有发达的水路,逍遥津东南有小石港,所以威武门成为合肥对外交通的主要大门。当雄伟的门在雍门的时候,雍门也被称为小东门。左边是月城,右边是门楼,有三间房那么大。中部洼地为夹城,当包河、九石河水经过时,雍门外界墙下河道流入南淝河。嘉城城墙上有十个射击孔。凸出的城墙上有炮台,南北城墙向东延伸到河堤里。炮台上的大炮可以封锁河的东岸。照片中,城门破烂不堪,这是侵华日军占领合肥城,为了使哨所视线通畅,拆除城门堡垒造成的。当时,雍门的德胜门也被称为南门。德胜门是一座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石门。随着合肥水路交通的相对弱化,陆路交通逐渐加强,尤其是泸州府、合肥县政府迁至城西后,德胜门有了特殊的意义,是军队和官员进出城市的大门。德胜门瓮城顶部是防御工事,用石头砌成,极为坚固。清中叶以前,德胜门有塔,太平天国灭。日军占领合肥后,临时修建了瞭望台。1938德胜门南浔门南浔门又名小南门,位于环城路与徽州大道交叉口,是省建设厅东侧。南浔门的照片没有找到考证,几个长辈都认可。但合肥其他城门都没有城门名的标志,只有这个城门有“南浔门”二字。南浔门?西平门?西平门,又名大西门,在省团校和琥珀湖之间。在旧社会,西平门不仅屡遭农民起义军的袭击,而且土匪也经常出没,城西始终不得安宁。希望城西太平,成为旧时代合肥统治者和人民的心愿。人们不仅将唐末的独山门改名为西平门,还在城楼上造了一尊关公像,希望化解兵变灾难,祈求平安。西平门塔?水西门水西门也叫小西门。《合淝县志·建志》载:“金斗河即贺飞河,为唐北之城(金斗以北护城河)。宋国桢延长了何澄河,但它穿过东方出去了。”这个值得讨论。张冲在修罗城的时候,修习水罗关就是要把金斗河往东穿。否则很难在“方圆26里”的范围内延伸城墙。明朝郑德年间,余旭起兵刘启,封锁西水关,后来又建了一个水西门。所以老水西门和水西门的位置和名称都不一样。水西门第一张照片(向东拍)主要是水西门建筑,第二张照片主要是碑亭。水西门东边有一座碑亭,上面有曾国藩题写的“江忠烈殉难”。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进攻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率兵防守庐州城,最后战死在水西门附近。水西门(向西拍)拱宸门合肥老城区拱宸门北门。拱为穹窿,辰为北极星,意为北极星。陈宫意味着四方的回归。城门上有城楼,三座城楼,前有瓮,顶有石台。1938年,日军轰炸合肥城,陈宫城门被炸。照片中的陈宫门是后来建造的。1949拱宸门作者:徐兆堂(摘自《合肥城市地图集》)、舒(整理)运营:舒编辑:舒制作:町泉传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