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术的历史演变
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奠定了基因技术的基础。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65438-2009年的60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了生物性状受遗传因素控制的观点,但这只是逻辑推理的产物。20世纪初,遗传学家摩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并由此得出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特别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而每个DNA分子又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又含有数百个脱氧核苷酸。因为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基因包含不同的遗传信息。
早在20世纪上半叶,遗传学家就提出了“基因”的概念,即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基础。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被发现后,进一步证明了基因是决定人类生、长、老、病、死以及一切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到了70年代,DNA重组技术(也称基因工程或基因工程技术)终于成功应用,基因分离克隆成为现实。许多遗传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其他疾病的相关基因和病毒致病基因相继被鉴定出来。
1994中国科学院曾邦哲,提出了系统遗传学的概念和原理,讨论了猫和老虎的基因逻辑和语言,提出了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组的逻辑结构及其程序化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