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护的基本任务是:当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或异常工况时,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区域内,将问题设备自动从系统中切断,或向值班人员发出信号,消除异常工况的根源,以减少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邻近地区供电的影响。
继电器维护简史
19世纪最后25年,熔断器作为最早的继电维护装置,已经得到应用。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短路容量越来越大。到20世纪初,作用于断路器的电磁继电器维护装置应运而生。虽然从1928开始就有电子器件应用于维修设备,但是电子静态继电器的大规模普及和生产是在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和其他固态元件快速发展之后才实现的。静态继电器具有灵敏度高、动作速度快、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但更易受环境温度和外界干扰的影响。1965年,出现了使用计算机的数字继电器维护。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目前,微机数字化维护正处于快速变化的研究和试验阶段,已有少量设备正式投入运行。
继电器维护的基本性能
正确的继电维护工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正确地使用继电维护技术和设备,还可能在满足系统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减少一次设备的投资。为了完成其功能,继电器维修必须具备以下五项基本性能。
①安全性:继电器维护装置在不应动作时应可靠地停止动作,即不应发生误动作。
②可靠性:继电器维护装置在此动作过程中应可靠动作,即不应拒绝动作。
③快速性:继电器维护装置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部件或异常工况从系统中切断或消除。
④选择性:继电维护装置应在尽可能小的时间间隔内将问题部分从系统中移除,以保证对无问题部分的最大供电。
⑤灵敏度:表示继电维护装置反映问题的能力。通常表示为灵敏度系数klm。灵敏度系数有两种表达方式,即反映问题参数上升的检修灵敏度系数,klm=检修区域发生金属短路时,问题参数的最小计算值/检修的动作参数;反映问题参数下降的检修灵敏度系数,klm=检修的动作参数/检修区域发生金属短路时问题参数的最大计算值。
继电器维护的五个特点相互之间密切相关。在选择维修方案时,也要注意经济性。所谓经济性,不仅指维护装置的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还必须考虑维护装置故障或拒动时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继电器维护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①按检修对象分,有输电线路检修和主要设备检修(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
②按维护功能分,有短路维护和异常运行维护。前者可分为
主维护、备用维护和辅助维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载维护、失磁维护、失步维护、低频维护、非全相运行维护等。
(3)根据维护装置进行比较和操作处理的信号分类,模拟维护和数字维护。所有直接反映输入信号连续模拟量的机电、整流器、晶体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维修装置,都属于模拟维修;使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维护装置反映的是经过采样和A/D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就是数字维护。
④根据维护动作原理,有过流维护、低电压维护、过电压维护、功率方向维护、距离维护、差动维护、高频(载波)维护。
系统维护
实现继电维护功能的设备称为继电维护装置。虽然继电器维修的种类很多,设备也不一样,但都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①信号采集,即测量;②信号分析与处理;③判断环节;(4)动作信号的输出环节。以上仅局限于组件(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等)的继电器维护。)组成电力系统,各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实践证明,仅仅配置电力系统各部件的继电维护装置,远远不能防止整个电力系统长期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因此,需要研究系统的工作条件,系统失去稳定时的特性以及如何在相应的继电维护装置切除问题元件后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都是系统维护需要研究的内容。系统维护的任务是在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遭到破坏时,尽可能将影响范围限制在最小,将负荷停电时间减少到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