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去」的历史是怎样的?有什么深刻的影响?

总的来说,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原人民走出山海关到东北谋生。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一般指整个东北。清朝初年,清廷以保护龙兴之地为由,禁止汉人进入东北耕种,并修筑柳条边关作为边界。到清朝末年,俄国在远东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东北人口稀少,影响了清政府对边境地区的控制。

黑龙江特普金将军为此提出建议,希望禁止移民,充实东北,以加强对东北的控制。1860年,清廷接受了这一建议,解除了部分禁令,默许汉人定居东北。当初去东北的多是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中部各省流民。后来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清廷加快了移民的步伐。

1881年,吉林将军地区率先招募垦荒,成立珲春垦荒总局,招募鲁东、辽南等地区汉族农民耕种,意味着从默许到鼓励的转变。此后,大量关内居民,尤其是河北、山东等地居民外出谋生。以黑龙江的人口为例。1887年,黑龙江只有40.7万人。到1895,黑龙江已经有1.5万人。

到1908年,奉天、吉林、黑龙江废除将军管辖,改为行省时,东北人口已达1583万,远远超过远东俄国移民人数,对稳定东北边疆起到了很大作用。民国以后,冒险进入关东的人还是不少的。这些人大多因为军阀混战或天灾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到东北寻找机会。

因此,在这一时期,前往关东的人数与关内的情况密切相关。关隘发生了许多战争,但是有更多的人来到了关隘。关隘局势平静,前往关隘的人越来越少。但整体来看,在31之前,东北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去东的第一个影响是大大增加了东北边疆地区的人口,对稳定边疆局势,缓解外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东北大部分地区不再无人居住,外国势力想要入侵将面临更大的阻力。这些为祖国领土完整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二是大量移民也缓解了人口输出地区的土地矛盾。清朝中期,中国人口一直稳步增长,清末土地危机日益严重。大量移民到东北,对一些人口过剩的省份无疑是有利的。

第三,《西游记》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长期大量人口涌入半封闭的东北,固然造成了当地人与游客之间的一些冲突,但从长远来看,不同地区的移民在东北共同生活,相互交流各种文化,对东北的文化发展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