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青年时代是什么样的?
让他逐渐了解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文明成就。10岁,孙中山入陆家祠堂,习四书五经。他学习努力,成绩突出。他经常听太平老兵在屋前的大榕树下讲太平军抗清的故事。清朝的腐败,百姓的造反,在他的小心思里根深蒂固。
虽然当时的孙中山还很年轻,对民主革命更是一无所知,在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心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他也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统治极为愤慨。在农村,孙中山看到了妇女被强迫缠足的痛苦,奴婢被主人随意殴打的残忍,村民赌博的沉沦。
看到官兵们压迫好人的残暴行为,他感到非常难过和愤怒,他萌发了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想法。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船去檀香山找大哥。他们在一艘2000吨的英国船上,名为格兰诺克。孙中山在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我看到了船的陌生感和大海的宽度。
自然有西学的渴望,有穷天下的渴望。“从此,孙中山感受到了机器的力量和西方科技的发展。孙中山到檀香山后,先入教会学校——尤拉尼中学,三年后离校,英语成绩全班第一。1883年正月,孙中山到夏威夷最高学府Aoahou学院上预科班,半年后离校,当时孙中山不满17岁。
长兄孙梅害怕孙中山受洗成为基督徒,于是中止了在Aoahou College的学业,命令他回国。1883年6月,孙中山乘船回国。该船进入中国水域后,遭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了清朝的腐败。回到翠亨村后,他看到了一个苛捐杂税的中国。
村民思想保守,私塾里的教学还是老规矩,死记硬背,精神启蒙很少。回到翠亨村后,孙中山经常给孩子们讲太平天国、拿破仑、华盛顿的革命事迹。有一天,他带着一群孩子出去玩,路过北极庙,看到很多人跪在那里。他上前打断了神像的手。
引起了村民的极大不满。他的父亲孙达成拿出12两银子修复神像,以求和解。这时,孙中山在家乡已经待不下去了,他去了香港继续求学。1883 165438+10月,17岁的孙中山离开翠亨村,前往香港浸会学院学习英语。闲暇时,他请香港道济堂的负责人冯勇辅导中文。屈凤友为孙中山改“逸仙”之名。
在香港,他接受了美国牧师希拉里的洗礼,签名为“日新”。孙中山认为基督教救世的目的是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宗教信仰重在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规。“日新”这个名字体现了他去旧迎新、接受新事物的精神。1884年4月,孙中山转学到香港中央书院,当时不满18岁。
中央书院以沟通中西文化为宗旨,设备完善,教学严谨。1894更名为“人皇书院”。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以及出国经历带来的对文明民主世界的渴望,让革命的火种深深扎根在年轻的孙中山心中。
扩展数据:
中山先生与中山装的故事;
中山装自1923诞生以来,5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最受男性欢迎和喜爱的服饰。中山装的创始人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1923期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觉得西服不仅款式笨重,穿着不方便,而且不适合当时中国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实际要求。
而是中国原创的衣服(胸式短衫和大胸长衫等。)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在实践中也有类似的缺点。因此主张以当时南洋华侨流行的“企业领”衬衫为基本样本,在企业领上加一个反领,代替西装衬衫的硬领。这样,一件衣服上也套了一件西装外套。
衬衫和硬领的作用将“企业领礼服”夹克的三个隐藏口袋变成了四个敞开的口袋,下面的两个敞开的口袋也被裁剪成了“钢琴包”的样式,可以随着放入的物品数量而膨胀和收缩。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口袋,让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工作的必需品都可以放进口袋。由于口袋上有软盖,口袋里的东西不会轻易丢失。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是缝制的,有暗扣,左右各有一个大的暗兜,前面有一个小的暗兜(表兜),右后臀有一个暗兜,软套。这种裤子穿着方便,适合携带个人必需品。协助孙中山先生创作中山装的助手是广东台山人黄龙生。他原本在越南河内的保罗巴特街开了一家龙胜洋服店。
1902 12二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组织钟惺会,偶尔进他的店铺购物,与他交谈。黄龙生得知现在的客户是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折服。他恳切地要求参加钟惺会,为革命捐款。1923年与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共事。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请他帮忙缝制。
成功做出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当孙中山先生穿上自己的西服,也是世界上第一套西服时,他说:“这种西服美观、实用、方便、经济。不像西装,除了外套和衬衫,还需要硬领。这些东西大部分是进口的(当时大部分是从外国进口的),费力又费钱。”从这里也可以看到。
即使在服饰等生活必需品上,中山先生也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中山装因其美观、实用、方便,一经孙中山先生倡导,便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百度百科-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