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能详细找到白城文化广场的历史?谢谢你。

文化广场历史

文化广场的前生

文化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东至茂名南路,西至陕西南路,北至复兴中路,南至永嘉路。这个看似平静的情节,承载了上海80多年的历史风云...

地块鸟瞰图(拍摄于2005年8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老上海的法商赛场,即怡园走狗场,可容纳2万多人,号称“远东最大的赌场”,酒店、舞厅、露天电影院为赌客服务。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怡园饭店由员工组织继续营业。原来的酒店和舞厅借给各单位开会展览。

文化广场初步建设

1952年4月,经市人民政府决定,陈毅市长批准,怡园改建、扩建、新建为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同年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文化广场”)。改扩建工程于1954年底前竣工,成为上海人民期盼已久的设施较为完善的群众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从1952年到1966年(即文革前),在广场上举行了626次重要的政治集会和报告会,有201000人参加。文化广场是进行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型课堂,在这里人们接受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1966开始的“文革”给广场带来了一场浩劫。“四人帮”利用这个地方搞阴谋,残酷批判市委领导,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自立门户的造反派在这里打派系斗争,搞砸了。1976,以所谓的“反右倾翻案风”,召开歌咏大会,唱“文革好”制造反革命舆论,等等,在广场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页...

1969 65438+2月,广场检修时,因为工程队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了罕见的火灾,烧毁了整个会议厅、舞台和原展厅的一部分。成千上万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冒着生命危险在火灾中抢救国家财产。其中,14名公民英勇牺牲(全部视为烈士),350人受重伤,造成损失500多万元。

文化广场改造

1970年春,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重建文化广场。

当年9月,经过83个日夜的奋战,以最快的速度和优良的工程质量,完成了5700平方米的三向管状网格结构,整个封闭的观众厅没有一根落地柱;舞台高度升至19米,观众休息室和各种服务设施也进行了扩建,并新建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文化广场。

1973年5月,朝鲜平壤歌剧院首次在上海为观众带来原创大型歌剧《卖花女》,成为一代人无法摆脱的时代烙印。

7月1977上海乐团钢琴协奏曲《黄河》及合唱《长征组曲》

1985 65438+2月,文化广场被列为“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筹)”。

90年代初,文化广场成为上海最早的临时证券交易市场。

图为1992的夏天,文化广场人山人海,投资者日夜排队办理股东卡。

1997后,文化广场主楼改建为文婧花卉市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经营商铺近300家。每年销售约35亿支鲜切花,占全市年鲜花消费量的70%至80%。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上海人消费的70%的鲜花是通过文婧花卉市场批发的。

今天,沉寂了几十年的文化广场终于在千呼万唤中结束了漫长的“冬眠”。市委、市政府领导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后,决定启动文化广场改造工程,提出了“文化与绿色相结合,绿色优先”的方针。

随着文化广场改造工程的启动,2005年6月,文化广场培训中心大楼被爆破拆除,续写了文化广场新的春天...

编辑此段落

工程概况简介

上海文化广场

上海文化广场

为推进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尽快改善文化广场区域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闲空间,文化广场改造工程自2005年9月27日经市发改委批准后,进行了改造,其基本定位是“文化与绿色相结合,以绿色为主”。建成后为大型开放式公共绿地,配有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含地下5.7万平方米)、观众2010个座位的多功能地下剧场,以及配套的地下车库和部分商场。项目占地面积约47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6000平方米,深度26米。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座位最多的地下剧院。此外,剧院南面起伏的草坪上还有一个室外舞台。

本项目总投资65,438+0,654,38+0亿元,其中市建设财力5.5亿元,市文化专项资金5.5亿元。自2006年9月28日打桩开始,经过三年多的连续奋战,包括地下连续墙施工、五个地下支撑体系的建立和拆除、结构施工和幕墙施工、整个建筑立面形象工程和剧院西侧绿化工程,于2009年2月28日提前四个月完成,计划于2011全面完工。

编辑此段落

批准文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学会(2005)086号关于上海文化广场改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关于印发上海文化广场改造工程选址意见的通知(沪国建[2005]1158号)

蜀(2005)00051207 c 0178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编辑此段落

新剧院的亮点

首先,绿色丛林中的艺术殿堂

文绿结合,以绿色为主,绿化率占55.6%,艺术大厅隐藏在绿色灌木丛中,建筑高度23米,0.00米以上面积仅7000多平方米,建筑与绿化面积之比接近1/2。

第二,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剧院

剧场最深处36米,座位数2010。其观众容量和舞台面积均居世界第一。

第三,高科技、多变、多功能的舞台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音乐剧,文化广场的舞台不仅具有平移、推拉、旋转等功能,还拥有国内首创的喷水、制冰装置,高科技手段将融入音乐剧创作中。

第四,室外舞台可以成为大众表演和观看的平台。

室外舞台设置在室外起伏的草坪下,特别适合表演流行文化供大众观赏。

五、绿色环境雕塑将成为重温历史轨迹的景观。

从经营狗场到文婧花卉市场的历史将由一组组雕塑组成,这些雕塑将被放置在绿色的灌木丛中,成为一道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