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为中药制剂的发展增添活力
大多数固体制剂必须经过制粒过程。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制粒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中药制剂的进程。
流化床制粒技术(一步制粒技术)是一种流行的制粒技术,其特点是:大大减少辅料用量,颗粒中浸出物含量可达50% ~ 70%;颗粒在沸腾状态下形成,表面圆整,流动性好。同时,由于造粒过程在密闭造粒机中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成品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上海中药厂采用流化喷雾干燥技术对银翘片工艺进行改进,不仅减少了制粒工序,而且制成的颗粒疏松多孔,硬度高,压片后崩解迅速,提高了片剂的质量。
快速搅拌造粒技术是利用快速搅拌造粒机完成的造粒技术。通常将装有固体物料(辅料)的容器提起密封,通过加料口加入中药提取液,以一定的速度转动三通搅拌叶片,使物料从容器底部沿壁面抛出旋转波,其波峰被高速旋转的刮刀切成具有一定棱角的小块,小块相互摩擦,最终形成球形颗粒。该方法制得的颗粒均匀圆整,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封闭快速。
中药颗粒剂、片剂、丸剂都有吸湿性强、易开裂、发霉的缺点。应用薄膜包衣技术可以克服一些缺点。传统的薄膜包衣材料主要是胃溶型和肠溶型。随着新型pH敏感涂层材料的合成,将药物递送至大肠和结肠成为可能。通过包衣材料的选择和包衣处方的设计,可以使包衣膜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溶解或崩解,还可以控制膜的渗透性,使被包衣的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达到持续释放、缓慢释放和快速释放的目的,或者将药物制成在作用点释放的定位片剂和将药物准确递送至靶组织的靶向制剂。国内制药厂商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不仅用于普通片剂,还用于水丸等各种剂型。
目前,β-环糊精包合物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领域,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粉末液体药物,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云南中医学院研究人员采用β-环糊精包合银翘解毒颗粒中薄荷和荆芥的挥发油,以挥发油利用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包合工艺条件。在油与β-环糊精的物质的量比为1∶8 (ml ∶ g),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1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包合。用薄层色谱法检查包合前后挥发油的稳定性。最终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合工艺能更有效地保留挥发油的有效成分,提高其稳定性。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药物以颗粒、微晶或分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固体载体中的技术体系。使用水溶性或亲水性物质作为固体分散体载体,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目前采用该技术的产品有复方丹参滴丸、速冰滴丸、香莲滴丸等。近年来,该技术在缓释制剂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研究证明,以水不溶性载体或不溶性物质为载体,可以阻止药物释放,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如以肠溶材料丙烯酸树脂ⅱ为载体制成的蒿甲醚固体分散体缓释制剂。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分子材料将粉末颗粒或液滴嵌入微小胶囊的技术。微胶囊化后,稳定性提高,疗效延长,不良气味被掩盖。研究人员研究了粉防己碱、斑蝥素、紫杉醇、青蒿素、三尖杉酯碱等天然药物成分,效果不错。然而,微胶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平均粒径的控制、靶向部位药物释放速率的控制、可生物降解和可吸收的胶囊材料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喜人
随着新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制剂工艺的提高,我国出现了许多中药新剂型。
中药片剂是发展最快的中药新剂型之一,目前品种可达1000多种。相关类型有压片、糖衣片、含片、泡腾片、溶液片、微囊片、胃漂浮片、缓释片等。如果中药片剂中含有粘性成分较少、松散成分较多或油性较强的药物,容易造成龟裂;浸膏片含有大量的导湿成分,容易受潮、软化、粘连、发霉。一般通过去除导湿杂质或添加防潮辅料或涂层来解决。
近年来,科技人员利用新的制剂技术,研制出了一些作用特征明确、疗效好的品种,如复方愈创木酚甘油醚双层缓释片、胃优净漂浮片、黄武止血泡腾片等。
胶囊硬胶囊和软胶囊,其中软胶囊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服用方便,易于接受,成为研发和生产的热点。对光敏感、湿热不稳定、易氧化的药物、油性药物、熔点低的药物适合制成软胶囊。同时,软胶囊不需要吸附辅料,可以使制剂小型化,防止药物游离和渗出。目前很多中药都被制成软胶囊,如市面上销售的藿香正气软胶囊、心甘软胶囊、荆条油胶囊等。
颗粒剂具有传统汤剂或散剂的特点,又克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生物利用度高,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由于超滤技术、絮凝澄清技术、流化制粒技术和新型辅料等新技术的应用,颗粒剂发展迅速。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开发了无糖颗粒剂和泡腾颗粒剂。如无糖型花针颗粒、芍甘止痛泡腾颗粒等。
中药滴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油性成分分散在基质中,采用滴制法制备;另一种是以不溶于水、溶出缓慢、吸收差的中药成分或有效部位为原料,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速效滴丸。滴丸含有少量药物,原料必须经过提炼,富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目前市场上有雷公藤滴丸、葛根黄酮滴丸等。
*肠胃外剂型
该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一些皮肤病和职业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几种薄膜包衣仅在医院制剂室生产,在医院内部使用,制剂的质量控制也仅处于初级阶段。复方中药成分复杂,有些成分可能与成膜物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破坏成膜剂的稳定性。此外,薄膜包衣剂的载药量也小。因此,薄膜包衣剂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定型巴布剂的研究和应用较多。它以水溶性高分子为基质,不粘皮肤,无橡皮膏过敏反应,保湿性好,易软化皮肤角质层,有利于药物吸收。目前,国内巴布剂产品有平喘止咳贴、行气通便贴等。由苗药成分吉祥草、矮茶、五味子巴布剂、五星散巴布剂、杏钱巴布剂等制成。,它们是基于PVA的。但目前对巴布剂的基质和制备工艺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中药提取物成分复杂,巴布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气雾剂和喷雾剂可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起效快,使用方便。我国一些用于急救的传统复方中药已被开发成气雾剂,如吉林省中医研究院研究人员研制的用于治疗心绞痛的救心气雾剂。但由于气雾剂载药量小,推进剂的限制,很多中药不适合制成气雾剂。
中药注射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满足中药急救用药的需要。一些从中草药中分离的活性单体应用新技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相关产品有黄芪多糖脂质体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冻干注射液、三尖杉酯碱纳米胶囊注射液、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注射液、盐酸川芎嗪肺靶向微球注射液等。中国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将中药复方“散结化瘀颗粒提取物”与5-Fu结合,制成磁性微球,用于治疗肿瘤。但也有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存在稳定性差、刺激性大、易沉淀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