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口镇的历史文化

连江口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旧帝国王朝兵家必争之地,镇上古迹众多。练江河口之地,建立于明洪武二年(1369),因地处练江(原名涟水)与北江(原名沁水)交汇处而得名。飞来峡水库湾风景优美。与绵阳峡共同构成北江流域原生态十里走廊。镇上绵阳峡文化旅游区绵阳峡,因其神奇的色彩又被称为盲峡,是北江流经波罗坑至连江口的一条狭窄河道,北起应城街道张村,南至连江口镇江口嘴,全长约10公里。两岸山势巍峨,峭壁险峻,水流汹涌,成为古代水路交通的咽喉和兵家必防之地。汉朝赵佗在南越称王后,在离绵阳峡下游不远的江口嘴建了一座万人城池,阻挡汉兵南下,万人不能逼,而一人守卫。中山大学莫教授曾说:万人之城是南越文化的瑰宝,完全有理由申请“世界遗产”,它将与海上丝绸之路一起被称为广东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修复后,万人城遗址将成为绵阳峡文化旅游景区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绵阳峡有保存完好的古栈道和20多处摩崖石刻。宋代在江夏西岸修了一条栈道,在几处悬崖峭壁上都有它的痕迹。东岸的古栈道,因为离河面低,明代又恢复了。现在相对完整,还是可行的。栈道长约1,000米,宽约1米。是英国、德国乃至全省发现的最完整的古栈道之一。这条景阳峡以“美、奇、险、幻”著称。峡谷两岸还有九湾、八石、盲石、犀牛石、将军石。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英国和德国的著名旅游景点,留下了许多赞美峡谷风景的诗歌。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清代著名文学家杨万里、袁枚等都曾写诗赞美绵阳峡。绵阳峡有保存完好的古栈道和20多处摩崖石刻。在绵阳峡江河口的岸边,有一座江口寺,依河而建。寺庙位于风水宝地,可谓“三江六岸”。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大家祭拜,香火旺盛。庙里的主神是被称为北江女神的曹竹娘。据说庙里的神掌管着北江流域百姓尤其是渔民的安全,供奉的女神可以保家卫国,风调雨顺。曹诸娘娘与妈祖、龙母比肩,有南粤之精,境内主要文物有溆浦关(说绵阳关)、粤汉铁路旧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