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学的历史演变
自1892起,学校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进行教学。65438年至0896年,学校形成了文理、医学、神学、预科的教学格局,是上海唯一的高等学府,对东南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5,学校成为正规大学,注册在美国华盛顿州。大学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四个大学学院,以及附属的预备学校,成为美国政府承认的在华教会学校。此时的圣约翰已初具规模,拥有1884美国纽约州Clarkson女士巨额资金支持修建的教堂,后改建为学校的礼堂和主教堂(教堂于80年代末被拆除,改建为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以及1894修建并以其创始人命名的中式教学楼“石怀堂”(90年代初更名为“韬奋楼”)。1913年圣约翰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后来发展成为拥有六个系(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神学院和农学院)的综合性教会大学。它是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它的读者很多都是政商名流或有钱人的后代。学校直到1947才在国家政府注册。
在它成立之初
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它最初是圣约翰学院。它由美国主教史于1877年建立,并于1879年正式开业。最初,学校为了吸引学生,扩大影响,免学杂费,免费提供住宿等生活用品。1888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开始担任校长,直到1942年退休。
学校初步设置了中文系和神学系两个系,医学系1880,英语系1881。在教学特色上,学校特别注重英语学习,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大部分班级都是英语授课。因为这所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全国最好的,所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1896年圣约翰学院重组扩建,形成由文、理、医、神学组成的本科系。20世纪以后,圣约翰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扩大办学规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先后建立了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四个相对独立的学院。1906之后,其毕业生还可以进入美国大学深造,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1923新增土木工程学院。20世纪40年代中期,圣约翰大学的规模进一步发展。
“六·三”爱国壮举
从65438到0925,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各行各业都走上了街头。圣约翰大学和附属中学的师生也组织了罢课抗议活动,但遭到了校方的阻止。于是在6月3日,553名学生和19名中国教师集体宣誓离开圣约翰大学,超过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声明不接受圣约翰大学颁发的毕业证。这一天被定为光华大学校庆。6月4日,离校学生的老师聚集在一起,讨论建立自己的学校。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他们为土地付出了代价。就连张学良将军也表示“只要你爱国热心,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你”,愿意捐巨款帮助光华。在各方协助下,短短三个月就成立了新的“光华大学”,并于6月1951与大夏大学合并,组建华东师范大学。
解放初期,为纪念1925学校的“六·三”爱国壮举,部分师生将校园内的魏飞堂更名为“六·三楼”。1998大修后,改为行政办公楼。
解放后
1950 65438+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脱离英国圣公会。1952在国家部门调整中被拆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原校址位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万航渡路1575号。
1949之前,圣约翰大学农学院停课,部分学生转到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岭南大学。解放后圣约翰大学的划分详情如下:从1949到1952,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外语系、中文系(部分)并入复旦大学。1951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和建筑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1952圣约翰大学机械工程系并入交大;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并入华东政法大学(现华东政法大学);圣约翰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教育系、中文系(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参与筹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撤销神学院,转学生到南京的宗教学校;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和大同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合并为上海五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