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五四运动和中国生产党的成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鲜明的时代主题、巨大的理论创新空间、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多层次的理论创新主体,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最初基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是中国* * *产党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上,中国* * *产党抓住了土地革命这个核心问题,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制定了新的武装斗争。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任务,开启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进程,表明了中国* * *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意志,初步展现了其独立自主的风格。毛泽东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家日臻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真正起步。当然,最初的旅程充满艰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 * *生产党多次受到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干扰。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从斗争中开创局面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论断。初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之书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取决于中国同志对中国的认识”等经典命题,表明了中国的生产者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它在每一个表现上具有中国的必要的特点,即根据中国的特点加以运用,成为全党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正式诞生。
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高度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西柏坡时期,中国* * *生产党积极适应历史变化,科学回答了“什么样的政治、怎样执政”、“如何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如何从革命转向建设”、“如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等重大历史课题,初步形成了执政党建设和新政权建设理论、以生产为中心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和新中国建设的政策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道路,初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并研究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形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累了思想材料。然而,这一宝贵的探索后来被极左思潮的泛滥和教条主义的盛行所打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生产者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党”等一系列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实现并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