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源于一万。
《百家姓》是一本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好书。相传为北宋初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位老儒生所作。
《百家姓》采用四字体,句句押韵,易读、好听、易学、易记。
百家姓很实用。中国古代农村,以家族式自然经济为主体,宗法制度极重,所以非常重视姓氏。比如中国农村,姓氏观念很强,族谱相当普遍,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自己家族和姓氏的族谱,以及其他姓氏的族谱。家谱的建立或查找成为维护姓氏的重要社会活动,可以方便自己熟悉百家姓。
几千年来,中国的姓氏传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一直是中国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明代学者吕坤(公元1536-1618)在他的《社会略》一书中特别提到:“八岁以下初学礼仪者(按村学),应先读圣紫晶以学其所学,百家姓以日用……”
文字记载中最早提及百家姓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他有诗《住在秋郊》:“孩子在冬校与邻居闹,照案,无知却爱惜自己。村书给了以后,我就闭门睡觉,一年到头不看人。”诗中注道:“农民在十月送孩子上学,称为冬学。你读的杂字百家姓之类的,叫村书。”
然而,谁写了这么著名的《百家姓》?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但从一开始就成了一个谜。
与陆游同时代的学者王明清(生卒于午后,主要活动时期为南宋孝宗至宁宗,即公元1163-1224年之间)在《赵宇新志》卷三中写道:“其如《百家姓》印于市井,明清之际似有详究。这是什么?其首云‘千孙’,盖千氏为正朔,‘赵’为本国之姓,故‘千’为第二;孙是(指的谥号,公元648年继位,公元978年降宋)的公主,其次是江南的李。第二句云‘吴州郑王’,全吴肃(指初王钱镠谥号,公元907-931年在位)而去后妃。”这种推测有一定道理,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外,南宋学者陈在一部著名的摘要书目中,写了一卷《千姓汇编》,名为《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贞子实录》,此书已失传多时。「千姓」和「百姓」有什么关系?这个“蔡贞子”是谁?我还是不知所措。
明清有学者在笔记中讨论百家姓。如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后的一段时期),山东恶人王祥在《百家姓调查》中写道:“《兔园集》是宋初钱唐一老儒所作。钱初在浙江时,是第一赵,第二钱;孙乃飞;李是南唐的国主。第二,国家的家庭,自由地叶韵;错过的东西很多,知道的人都眼红。然而流传至今,被孩子们背诵,奉为经典。就其本身而言,是粗略的注解;朱芳的古今著作《氏园》、《氏族(简称)》至今仍是弓箭手的箭(注:箭hāo shì,呼啸之箭,比喻开端或先行者)。"
本文所说的兔园集,是指兔园集,也称兔园之策或兔园之宅。据王应麟《困学文姬》所载,是唐代(江王)命助手杜思贤模仿应试科目所作。该书引用历史解释,收集古今事迹和典故,按对偶句分类编纂,共48册30卷。唐太宗之子李云,以汉代梁孝王兔园得名“兔园策”。《兔子花园政策》是一本对儿童有启发性的读物。晁的《郡斋读书志》则不同。他认为是唐代于世南写的,10卷;五代时,它作为儿童教科书在乡村学校中流行。《新五代史·柳月传》云:“兔园书亦为田夫子木所背,乡校也。”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只有敦煌石窟有唐代贞观年间的手稿《兔园策宅》和《杜斯序》残卷。王祥在《百家姓考证》中提到的《兔园集》,似乎不一定是或晁提到的唐书。但借其名,指的是韵文体裁的学童启蒙课本。不过,还有一种可能,百家姓可以追溯到唐五代的一部通俗读物。如前所述,兔园书屋原本有48本书,30册即10册。怎么知道没有“姓”?但很遗憾,它已经丢失了,目前也没办法查。
清代梁章钜(公元1775-1849)在《旅行家》卷七《百家姓》一文中写道:“毫无疑问,自宋以前就有百家姓了。”
时至今日,学界认为《百家姓》在宋代之前很可能就有抄本,只是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杭州地区)一位佚名儒生编辑加工成书。一千多年来,《百家姓》再版无数次,版本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续百家姓”和“增百家姓”,在不同时期要经过很多人的删、补、改。
明清时期,政府出面编纂颁布新的明帝姓氏和皇族姓氏,企图取代赵、宋的姓氏,但结果都是徒劳。明朝初年,国子监的编辑吴申率先编纂了《明太祖千家姓》。以当时的“朱”字和“朱韵”开始,总收入1,968个姓氏。洪武十四年(公元65,438+0,386,5438+0)献给明太祖朱元璋。但这本书无法在民间普及,至今连一本样本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学习吴申的《金〈万姓〉》一文的“表”来推断事情的大致经过。
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叶璇率先编撰了《皇室百家姓》,由文官和学者共同编撰。本书未收满蒙占人八旗姓氏(清代八旗满人谱系收录满人姓氏625个)。实际上是重新排列了当时流传的《百家姓》中408个单姓和30个复姓的顺序,并在每个姓氏后标注县名,即宋代百家姓的改编。开头几个字是:
“孔子(鲁)师(太原)阙(下邳)党(冯异)、孟(平陆)席(安定)齐(汝南)梁(安定)、高(渤海)山(河南)詹(河南)杨(汝南)、邹()陆(鲁南)
但古代版百家姓早已妇孺皆知,面对其强大的民间影响力,皇族姓氏只能敬而远之。
清代著名学者于(公元1775-1840)在《圭司抄本》卷七《百家姓书》一文中分析:“南史李僧孺传曰:‘刘瞻始撰百家帮解曹。”《旧唐高士廉传》说:‘写宗谱,有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李义府传》曰:‘世联宗室百卷。’宋代沈括《笔谈》中说:“唐朝时,宗族分五等,有数百人,皆称士。况且素有普通姓氏之称,结了婚的官员不敢与他们几百人竞争。”按照姚典的说法,人和李玟是分别称呼的。郑康成说:‘百姓也是大臣的儿子和兄弟。’所以一百个人称之为百校,也只是当官的说说而已。“这个分析是合理的。宋代的“百家姓”继承了多年的旧论。其本义是指在所谓“士”“文人”阶层中常见的姓氏,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姓氏,即不包括稀有姓氏和生僻姓氏。如前所述,明朝初年,根据当时的全国户籍,明朝皇帝的千姓赚了l968个姓氏。但宋元明清十大宗室中,《百家姓》收录的504个姓氏基本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