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独立的历史发展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妇女所扮演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在中国两千年的文学史中,女性其实处于一个历史盲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她们要求独立存在,争取独立人格。自五四以来,一大批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这样的女性形象。但由于社会的局限性,这些追求独立的女性,有的回到了以前的生活,有的没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作品中独立女性的形象趋于完美。但在现代社会,独立意识在传承过程中已经丧失,文学作品中的独立精神可以激发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复苏。

关键词女性地位;文学作品;独立

《汉乐府》中的名句:“我要认识你,我要长命百岁。”山里没有坟茔,冬天有雷震,夏天有雨雪,天地合而为一,却敢和你在一起。“它讲述了一个女人海誓山盟的故事,充分提炼了自由恋爱的精神和敢爱敢恨的态度。也许许多人从琼瑶阿姨的作品中了解他们的感受。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感受来自于先秦两汉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能在印象中认为古代应该充满了性别歧视和礼教,但其实这首诗可以反映出这种地位差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词汇来描述男女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爱,这说明性别歧视本身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

应该说,性别问题是社会性的。一方面是男性在社会分工中逐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与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建立君臣父子礼教有关。但即便如此,那些自由浪漫的诗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无法被完全抹去。

先秦到汉唐,封建社会如火如荼,也从根本上淹没了诗歌的美好意义。因此,它进入了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是很自然的。

应该说,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对女性的迫害和歧视已经到了无界的程度。不仅男性在婚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男性在婚姻关系中也占据绝对地位,对于感情出轨的量刑差异也是相当巨大的。更严重的表现是女性本身被物化了。

五四以前,中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她们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思想被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戒律束缚,成为封建宗法制度下没有人格的机器。他们再怎么努力,也只是社会和家庭的附属品,这是历史悠久的封建文化背景和社会造成的。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民主新思想的涌入,女性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五四时期,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权主义高峰。这一时期的妇女思想不仅继承了现代女权运动,而且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初步唤醒了封建父权制压迫下的中国妇女寻求独立人格的意识,直接培育了鲁迅、周作人等五四妇女解放的帮凶和女作家写作的缘起。受新思想的影响,五四后作家笔下的女性不断走出封建家庭,追求自身的独立和解放。

具有先进妇女观的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有着长期而深入的思考,充分揭示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们在社会中的悲惨处境。其中,受到良好教育和个性解放影响的子君,是他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中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子君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教育,具有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意识。在这种先进思想的驱使下,她很容易接受涓生跟她谈的东西:“谈家庭专制,打破旧习,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正是这些新思想、新偶像促使子君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求独立,离开束缚她的封建家庭,成为一个摔门而去的娜拉。

鲁迅倡导妇女解放时,强调的不是参政权和教育权,而是经济权。当娜拉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时,鲁迅写了《娜拉走后发生了什么》来说明娜拉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堕落,要么回来...所以,对诺拉来说,钱——说得好听点,经济是最重要的。自由是用钱买不到的,但可以用钱来换。经济独立是女性寻求自由、获得人格独立的首要因素。从子君的结局也可以看出女性经济独立在鲁迅意识中的重要性。他在《关于妇女解放》中进一步说:“俗话说,一切妇女听候差遣。如果她们得不到和男人一样的经济权利,我觉得一切美好的名字都是空谈。”

女作家在反映女性的存在和独立时,大多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告诉女性自己执着于女性的精神追求,以达到人格独立。丁玲笔下的沙飞是个体独立和精神追求的代表。沙飞以自我保护的胜利抵制了异化的爱情,维护了女性的尊严。她追求完整意义上的女性存在价值,充分理解人,尤其是对弱势女性的理解和尊重。沙飞喊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对女性思想的追求,大胆反抗男权文化对女性思想的抹杀和忽视。沙飞的选择是丁玲对女性的最终自我理解。丁玲说:“我感到孤独和沮丧。我想说话,我想大喊。我没有别的办法。我拿起一支笔,写出了我对旧中国封建社会的愤恨和反抗。”她笔下的丁玲和莎菲都有很高的精神追求,想让女性真正得到尊重,实现人格独立。但在当时的社会,还是处于“觉醒了却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是鲁迅笔下因经济独立而被迫回到封建家庭的子君,还是丁玲笔下精神追求很高却找不到出路的沙飞,都没有真正获得人格独立。随着女性独立人格的思考,历史进入了五六十年代。此时,女性在继承五四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己,坚持真正的独立探索。杨沫的《青春之歌》塑造了林道静的女性形象。在经历了与子君和沙飞一样的苦闷之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走向革命,真正实现女性独立。林道静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经济上依附于子君这样的男人,于是不断追求经济独立;我们不能像沙飞那样仅仅停留在幻想中,然后通过行动找到我们理想的出路。林道静最终真正突破了封建男权社会的束缚,以女性意识为主题,坚持不断探索经济独立和精神追求的信念,成为女性追求的典范。

综上所述,三位女性对人格独立的追求启示现代女性:要独立自强,就要养成独立的人格,要有谋生的能力。在经济独立的同时,他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根据自己的精神追求规划人生,从而实现经济独立。把男人当成生活中的伙伴而不是依赖的对象,从经济独立走向社会角色独立,最终实现人格独立。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女强人”的魔咒给现代独立女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促使当代中国女性重新思考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新一代知识女性无论是选择做贤妻、全职太太还是独立职业女性,思想都更加开放。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和独立的人格追求生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似乎为我们提供了对未来女性形象更美好的遐想。

如今在中国,女性应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更何况护士、文艺领域等服务行业都是女性垄断的。现在女性越来越多的从事技术研究、行政管理等岗位,甚至在军队中,充满了阳刚之气。

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在人格独立的问题上有些迷失。一些女性对男性和社会的心理依赖还没有完全消除。在市场竞争中,她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准备往往不如男性。遇到困难和冲突时,他们不是在寻找自救,而是在寻找依赖的对象。简而言之,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是在不断的追求中建立起来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却部分失落了。这个过程是复杂的,这种精神不会因为一个时代而终结,而是要靠女性的不断探索和更新。有必要重读经典,从子君、沙飞、林道静身上领略女性的这种独立人格。总的来说,中国妇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最终走向了独立和解放。这样的思想在未来必然会通过不断的传承向纵深发展。中国妇女将在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也将为社会进步提供更多动力。

参考

徐敏。女性主义的中国道路--五四时期周作人的女性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鲁迅。鲁迅妇女解放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张永全。个人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