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奴隶常被称为“家奴”。它还有什么特殊含义?

清朝不是每个人都能称之为奴才的。当时有“满汉之分”和“旗民之分”。只有八旗子弟才能称之为奴才。这有历史渊源,也有当时的现实因素。满族,原为女真族的一个分支,原为东胡人,居住在今天东北的黑山白水。政治制度是部落制,本身就具有奴隶社会的特征。主要靠农耕和狩猎为生(没错,女真虽然是部落,但不是游牧部落)。金建立后,努尔哈赤只是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领,用武力统一了整个女真氏族。战败的一方自然成了胜利镇的奴隶。明末,小冰期来临。北方粮食大幅减产或者根本没有粮食收成。女真原有的生存模式被打破。为了养活自己,女真人不得不选择开垦更广阔的土地来生产粮食。

但女真人口因为生存环境恶劣,一直无法大幅增加。而需要十个人维护的田地,也不会因为减产而一个人种。所以社会需要的劳动力缺口巨大。于是,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南下劫明。掠夺财富和人口。这些人回到女真遗址后,被安排在女真城周围耕种。因为这些人被抢了,就成了奴隶。皇太极继位,改“后金”为“大清”。此时的皇太极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为了弥补与明朝越来越频繁的战争,为了补充更多的士兵。于是,以前抢来的一些听话能干的奴才,被编为“蒙古八旗”“汉八旗”。加上已经存在的“满清八旗”,这些人就是日后入侵明朝的主力,后来也被称为“旗人”。这些人都可以算作旗主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