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宝贝
几千年前的「流行天团」是如何穿越时空而来的?他们在唱什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唐代三色骆驼俑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1959年,在Xi西郊鲍忠村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这件唐代三色骆驼俑。它的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骆驼,七个乐师在它的背上坐成一圈,中间是一个丰满优雅的女人。七个男子正兴致勃勃地演奏着箫、竖琴、琵琶、笙、箫、管等乐器,女子唇轻袖秀...
“自张骞开通西域丝绸之路以来,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交流日益增多。这个几千年前的‘巡回乐团’,很可能是在表演唐开元天宝年间流行的‘户部新声’。”陕西历史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江涛说。
“这套陶俑分为两部分,骆驼和跳舞的陶俑是独立成型的,然后再组装起来。它复杂而严谨,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杰作。它不仅是唐代文化艺术和生产技术繁荣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画的巅峰
有一幅著名的国宝画,活在海峡两岸。第一部藏在杭州,第二部藏在台北。这是中国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巅峰之作。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于公元1350年(或更晚)所作。明末,被宜兴收藏家吴志举收购,后由其子吴宏宇继承。1650年,吴宏宇去世前,命令人们焚烧画作并将其埋葬。虽然被抢了,但它的第一小段已经被烧掉了。
重新装裱的《富春山居图》分为两部分,分别叫做《余山图》和《无用师卷》。前者长期在民间流传,后者在清朝乾隆年间进入宫廷。
“1938年,著名画家、鉴定家吴湖帆先生用家中收藏的青铜器换来了仅存的山图。1956年,在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等人的努力下,吴湖帆将其卖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卜哲书画部主任卢佳说。残存的山图以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命名,林海秀美,草木葱郁,充满了隐士徜徉林泉,丘陵淡然的诗意。
2011年,残存的山图前往台湾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佳话。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镇水兽”正在萌芽。
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只萌动的“水兽”,它就是2013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出土的石犀牛。
石犀牛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它由一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丰满、结实、可爱。它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大的圆形石刻之一。
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秦汉以前是水患严重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统帅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五石犀牛厌水”。成都才变成“旱旱随人,不知饥”。考古学家判断,这只石犀牛很可能是李冰制作的其中一只,因此它是名副其实的千年“静水兽”。
石犀牛自被发现以来,深受市民喜爱,市民们给它起了“萌妞妞”、“宝宝”等绰号,称赞它“充满活力,充满正能量”。
成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晓峰说,石犀牛刚出土时,表面覆盖着钢筋混凝土,还风化、粉化、片状,令人担忧。经过科学的治疗和保护,公众可以看到这样一只健康而又高傲的“神兽”。
成都博物馆供图
最接近“书圣”原作的书法作品
辽宁省博物馆藏《田童铁万岁》虽非王羲之真迹,但被称为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一直是皇家珍宝,被溥仪带出皇宫,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据董保厚介绍,当时武则天希望得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找到了王羲之的后人、宰相王方清。王方清把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全部献给了武则天。住了两年的武则天下令内府的弘文馆复制这些作品。
董保厚说,武则天让内廷临摹,一定是找了最好的书法家,最好的临摹。临摹的技术是最高的,是最接近原作的。
可惜原作一直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当时临摹的作品保存至今。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武则天消除犯罪的金文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武则天金简是现存唯一属于武则天的文物,它的发现也极具戏剧性。
1982年5月,河南登封市农民曲希怀在嵩山季峻峰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个金黄色的长方形物体。一个文物贩子开价高达654.38+万元,他却选择把“宝贝”交给国家,奖金654.38+0.500元。
经专家鉴定,这是武则天消除罪恶的金简,黄金纯度达96%以上。正面镌刻着63个字:“大周国主武曌,道真神仙。我愿游宋忠跃山门,抛金条,求三官九府,以除武曌之罪……”也就是武则天为了消罪消灾,派道士向神灵扔纸条。
“埋葬简爱,书写皇帝之心,曾经是古代祭祀和冥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皇帝和天皇的‘私话’,也是国家的‘绝密’。”河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处主任林小萍说,武则天的金简为了解唐朝历史和武则天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8年,武则天金简发现36年后,病重的曲希淮希望再看一眼,终于如愿以偿。一个普通农民和国家一级文物的故事圆满落幕。
河南博物馆供图
点亮长信宫灯看古人环保观念
现藏河北博物馆的长辛宫灯,见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环保意识,被誉为“中国的一灯”。
长辛宫灯因上面刻有“长辛宫”二字而得名。1968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中山景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它是青铜做的,外面包着金。
河北博物馆研究馆员范德伟说,灯的形状是一个宫女跪在地上举着灯的形象。宫女雍容华贵,左手拿着灯盘,灯盘中央有一根灯芯。圆盘上附有一个可以前后旋转的短手柄,灯盘上的两个弧形板也可以推动开合,既可以挡风,又可以调节光线的亮度和照射方向。
"长辛宫灯的美在于它的环保理念."范德伟说,汉代的灯具大多使用动物脂肪作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碳粒和灰烬容易造成污染。长辛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衣袖与她们的身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烟道。点燃灯和蜡烛,烟灰顺着宫女的衣袖慢慢进入体内,宫女是空心的。这样精致的设计可以减少室内污染。
河北博物馆供图
3000年前的“青铜之书”——达克丁
三千年前的“青铜书”中记录了哪些秘密?在上海博物馆,气势磅礴的达克丁陈列在古青铜博物馆展厅的“C位”,引人注目。
“大柯顶铸造于公元前10年底的西周,距今已经3000年了。”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主任马金红说。
清代光绪年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仁村出土了大柯顶。高达93.1 cm,体重201.5 kg,是不折不扣的“国民重量级”。
达克丁的《蹄与足》《兽面》线条粗犷,艺术风格粗犷质朴。鼎内壁有钟鼎文题词290字,堪称青铜“天书”。
“端庄美丽,我祖父具有杰出的文采!充盈而谦虚的头脑,淡泊而宁静的思维,纯洁而聪明的美德……”达克丁的制作者叫“克”,是管理饮食的官员。此碑文不仅缅怀了柯的祖父,也记录了的书生平和对柯的赏赐。
丁,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富强、山河长存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宝守护者——潘石屹家族将其捐献给国家,并赴西藏看望博。劫后余生的达克丁终于迎来了和平与繁荣。
上海博物馆供图
由“谜”形成的魏晋“男仙集团”
在南京博物馆里,一幅4.8米长、0.88米高的砖雕画描绘了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八位隐士。他们席地而坐,或脱衣演奏,或作曲弹琴,或开怀畅饮,轻松自得,俨然一个“男团”。
1960期间,南京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人员在南京西善桥公山北麓发掘了一座南朝皇家墓葬。其中,墓室南北壁上的大型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辉煌时期》极具价值。砖雕分为两组,每组由近300块砖组成。南壁刻画嵇康、阮籍、单涛、王戎,北壁刻画湘绣、刘玲、阮咸、容琦。每个人都标有名字,人物之间隔着松树、银杏、垂柳。
据南京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郑静介绍,砖雕的制作过程就像一个“拼图”。推测南朝人先在帛书上画人物,然后分段制成模具,压印在砖上,再在砖的侧面刻上数字。烧制后,他们将砖块按编号顺序拼接,镶嵌在墓壁上,形成了这幅完整宏大的壁画。
南京博物馆馆长龚亮说,这幅砖雕画中的人物线条流畅飘逸,表达了竹林七贤的情怀和光辉岁月的崇高淡泊,是我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睡侯墓中的“星荡录”。
2013年,江西南昌某汉代墓地车马葬坑出土3000余件精美车马,其中一件文物被江西省博物馆誉为“一星当鲁”。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墓地是在位仅27天的汉武帝第一代费帝刘贺的家族墓地。
《星当录》出土时,底座脆脆,花纹锈迹难辨。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杨小林和她的文化保护修复团队花了20多天才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复原后的当路纹饰构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元素,还有鹿、羽人、权杖。我们通过纹饰了解了四神的演变,以及汉代的宇宙天文观和图腾崇拜。”江西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徐长卿说,渴望长生不老是汉代盛行的生死观,装饰内容寄托了古代人从死亡到再生再到长生不老的生死观。
江西省博物馆资料图片
金代的鸟是在尊重“碎片”后重生的
2000年,有3000年历史的“神鸟”鸟雕像在西周和晋国第一个君主的墓中出土。考古人员发现时,只是一堆“碎片”,青铜器被爆破和挖掘损坏。
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开始对鸟像进行修复。经过反复拼接、修补、除锈,一件惊艳的乐器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看起来像一只带凤头的鸟,站在后面,眼睛圆圆的,眉毛勾勾的。它的翅膀是卷起来的,尾巴是鼻子向内卷的象头。它的身体用羽毛和云雷纹装饰,它的翅膀和脚用卷云装饰。它的背面有一个盖子,盖子里面和设备内部都有铭文。可惜它的尾巴不完整。
2002年,鸟尊去上海展览时,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修复了它的尾巴。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破碎的铜片中发现了丢失的鸟尊尾部残片,于2018归还山西博物院,2019由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修复。
“它是祠堂祭祀的重要礼器,是晋文化的象征和代表。经过这次修复,多年的遗憾都补上了。”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惠国说。
山西博物馆供图
愿景:李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