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清官?

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摘要: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清官。本文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位清官的主要事迹。

关键词:中国古代清官

在封建社会,好官被百姓称为清官。在法律法规的正式史籍中,好官一般不叫清官,而叫“清官”、“好官”、“清官”。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官僚制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有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司马迁的标准是:教书育人,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汉初,守法是好官最重要的准则。在“独尊儒术”时期,实行教化成为好官的标准。然而,很难评估教育的有效性。从三国前一年开始,按照司马懿的思想,廉洁、慎独、勤俭成为为官规范,清官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其实封建社会的清官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与贪官相比,他们对人民有益,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在社会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更为人民所称道;他们在执法中的廉洁公正,对今天的法治和廉政建设仍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取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十位清官进行简单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的西门保魏人。当时的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水深火热。王维任命西门豹为叶县县令,管理叶帝。西门豹到了野地后,隐姓埋名地进行私人访问,打听百姓疾苦。他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聪明地惩罚三长老、朝臣和女巫,用事实教育人民,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洪水,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人民逐渐富裕起来。西门豹一生为官,清正廉明,造福百姓。他死后,邺底人专门在漳水水边为他建了一座祠堂,供奉四季。?

赵广汉——河马小厨师,西汉时期卓君吴礼县人。曾任颍川县令守敬,敬等职。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早期执政最好的阶段。他不畏强权,聪明能干。上任头几个月,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权贵家族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当地管理,改变当地不良风气。他的名声由此而传,善于处理政务是他在这本《汉书》中的天性。赵广汉担任京赵胤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经常熬夜处理各种公务。而且善于思考,注重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民皆称道。但是,靖的职责是管理首都,因为在皇帝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很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所以赵广汉虽然在城市管理者中算是领袖,但最终还是被斩首。赵广汉在京任职期间,清正廉明,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巴荒-巴荒(?-公元前51),字次男,西汉淮阳(今河南太康)杨霞人。历史学家班固评价说:“自汉朝建立以来,治理人民的官员人数还是第一。”当巴荒还年轻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官。因为汉朝没有科举制度,汉武帝颁布诏令缓解财政困难,凡是为国家贡献财产的都给官员。巴荒用食物换来了死亡史。从政后,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体察民情,重在劝农桑。特别是巴荒判案,主张仁政,反对酷刑;坚持对可疑案件从轻处理;主张从外从宽,教化为先,重在防患于未然。所以,巴荒是一个人民拥护、朝廷满意、下属信服的官员。于是,巴荒从一个每年缴纳200石的小历史上升到了朝廷的宰相。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担任太守。此前,颍川县是一个豪强地主一统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上台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恩将仇报,安置难民,重视农桑,教育他们。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颍川出现了一派和平稳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的祥和景象。因此,皇帝写了一封信称赞巴荒是一个好官员。?

徐有功-徐有功(?-702),本名许,唐代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办案的官员。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与司法混在一起的,只有朝廷才有专门的审判官,但他们在官僚体系中的地位极低,很难有所作为。徐有功虽然长期担任专职审判法官,但因为敢于严格遵守法律,打脸,平反了上百起冤案,挽救了一万多人的生命,而名垂青史。徐有功历任周浦司法官、刑部(大理寺)刑官、秋官外交大臣(刑部)、邵青主刑大夫。徐有功做官的时候是吴周时期,当时有武侯作乱,有酷吏设下陷阱,所以要正确执法并不容易。由于徐有功前后办了六七百件大案,救了几万人的命,不可避免地得罪了酷吏和奸臣,频频遭到弹劾和审判。然而,最后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免,两次被罢官,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不移,不拍马屁,一心扑在执法上。正因为如此,许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专职“法官”,被当时的人们誉为“自古好官”。?

狄——狄(公元607-700),字,唐代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人。他考了明经(唐代科举制度中的科目之一),从此步入仕途。步入政坛后,他经历了两个时代:唐高宗和武则天。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操,调任程大利,任钦差大臣。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方官侍郎等职。狄是一个官员,正如老子所说,“圣人善变于心,人善变于心”。为了拯救无辜,他敢于违抗君主的意志,始终保持着亲民不惧强权的本色。他始终居于阶级之上,忧国忧民,被后世称为“唐朝的中流砥柱”。他被任命为负责刑法的程大利。在任一年后,他处理了前任遗留的65,438+07,000多起案件,没有一起上诉要求平反。这说明他处理事务的公正性可见一斑。后人以此为依据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甚至荷兰也有人编著了一本书《大唐帝国徐人杰审判传奇》。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梅州青神(今四川)人,京兆(今陕西Xi)人。他做官30多年,从秀才开始。历任知县、知府、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他也曾在开封政府和首都的朝廷任职。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首都做官,陈希亮都痛恨邪恶,不考虑个人命运。他赞美老百姓,吓唬王公贵族。后来,他因过度劳累去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从不为别人立墓碑,但他很崇拜陈希亮,又担心陈希亮的事迹流芳后世,所以破例写了《陈公弼传》。?

包拯——包拯(公元999-1062),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他从少年开始就立志为国家做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来担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长官。他担任过掌管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如监察部长、住房部副史等军职;作为驻辽国的外交使节;最著名的是他在天章阁和龙图阁做过学士,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包、包、包学士。虽然他在开封担任知府仅一年多,但在他去世后,开封人民在开封政府办公楼旁修建了一座包公庙,以纪念和供奉他。包拯过着清清白白的生活,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当了大官,他还是穿着和布衣时一样的衣服。我痛恨腐败,在我的戏《乞不受贿》里对仁宗说“清廉者,为民之貌;贪者,民之贼也。”他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任端州知府,整顿吏治,打击腐败,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婉言拒绝,“不送砚台,我不回”;他一生大公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强烈主张将皇族和宦官的一切违法行为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去世前后深受百姓推崇和称赞的主要内容。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是有名的,尤其是他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极大地夸大,使之具有魔幻色彩。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包拯这一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赢得了世界声誉。尽管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不仅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赞赏,也能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民众的支持和爱戴。作为一个清官,确实很典型。?

况钟-况钟(公元1383-1442),明代江西靖安县龙岗地区人。况钟一生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当了苏州知府。他直接减少了官粮,减轻了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了经济。同时整顿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报仇。他安排好日程,每天询问一个县的案情,周而复始,没有间断。在头八个月,超过1500个案件得到清理。他审理过的案件,无论大小,基本都能保证百姓不受委屈,土豪不敢再作恶。现在,只要提到,人们就会立即想到《十五关》中那个敢于冒险、敢于主持正义、为民除害的清官。此外,他还做了造福一方的好事,如兴修水利、办学、举荐人才等。在位十三年间,况钟三次离任,三次留任,为苏州人民做了大量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为了纪念况钟,人们在他死后在苏州和七个县建立了祠堂。?

海瑞——海瑞(公元1514-1587),海南琼山县人。他所处的时代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地表平坦,当时就有危险。哈里年轻时,对社会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嘉靖皇帝在住建部工作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关心,为了劝谏道教,一心求仙,在各地沉溺于修建寺庙和宫观。作为一个六品低级官员,他决心去死。这一次,他提出了著名的《坦白讲天下第一》,后来被称为《公安》。演讲结束后,哈里立即被投入监狱。好在嘉靖不久驾崩,新皇帝在宰相徐阶的劝说下被赦免,官复原职,逐渐升任应天十府巡抚。后来,他主持制定了“八十岁贪”等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纠正当前的弊端,严格执行法律和纪律。他大公无私,对一直对他很好的老宰相徐阶毫不留情。他把徐家所占的40万亩良田还给了原主,并要求徐阶的两个儿子和欺负好人的20多名家人依法追责。再看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进谏。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格执法,消除暴力,洁身自好,同情人民,呼吁流放,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休止的剥削,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他的行动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唐彬——唐彬(公元1627-1687),本名孔波,别号静贤,后号钱安,原籍保南随州(今随县)。主要成就在康熙朝,从官员到内阁学士、江宁总督、礼部尚书等。唐斌做了一辈子官。他除了著书立说、发展理学之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河道事务和水运的管理上,注重减轻百姓负担,帮助百姓救难,造福百姓。因此,他一直致力于践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盛世”而育人。

汉代:刘崇、杨震、张苏、赵广汉、巴荒。

南北朝:苏琼、顾颉、陈孔焕、姚叉、袁、裴夏。

唐朝:徐有功和迪徐人杰。

宋代:包公、陈希亮、刘文厝。

明代:况钟、海瑞、周信、王璞。

清代:、、唐彬、张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