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斗茶图的历史信息
宋代饮茶时仍用茶饼,但大多不再直接煮茶,称为点茶。点茶时,将研磨好的茶粉直接放入茶碗中,然后倒入开水中,稍加搅拌后即可饮用。正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宋人创造了一种叫“斗茶”的饮茶娱乐。
“斗茶”又称“斗茶”,是茶叶与点茶技艺的比拼。斗茶之风始于五代,至宋代甚为盛行。从文人到普通百姓,都热衷于此。争茶前要将茶粉粉碎过筛,茶粉越细越好,这样入水后能浮起来,容易产生汤花,聚在一起,从而“使茶色变”。?
斗茶的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加热杯子。北宋蔡襄(1012—1067)曾说:“欲点茶,必先点火使其热,冷则茶不浮。”第二步是调糊,即取一定量的茶粉放入杯中,注入少量开水,调成浓稠的糊状。第三步,点茶,这也是斗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往杯子里注入开水。注水时,要求水从喷口呈柱状喷出,连续注入,一收就停。最后一步是打浆,即用扫帚状的茶篮(xi m: n)搅动茶汤,使其开花。
斗茶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茶面汤花的颜色和均匀程度,以及茶杯和茶汤交界处的水痕。花均匀、色泽洁白的汤为上品。汤花好长时间紧贴灯壁不后退,叫“咬灯”,而汤花消散快,叫“云足乱”
除了斗茶,宋代还流行一种叫“分茶”的茶艺。分茶前,将茶粉煮至一定程度,培养汤花,然后倒入茶杯,轻轻搅动,欣赏茶汤表面变幻莫测的汤花。南宋陆游(1125-1210)提到了宋代流行的茶艺,即在短纸上做草,眼窗隔以细乳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