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机为什么会熄灭(终于真相大白)
一定有人要问,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其实作者第一句话就提到了,有些大家都认为比较好的技术,并不代表就可以统治江湖。电视行业也是如此。在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以液晶电视为例,本质上液晶有很多硬伤,比如响应时间,背光对画质的损害。可以说,液晶从来都不是电视显示技术的最佳选择,但它统治了市场十年,依然充满活力。
有些显示技术虽然带来了更好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被市场淘汰了。
电视行业是一个依赖成本的行业。很多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时,会受到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即使把产品做出来,也会有很多问题,或者价格太高,会被市场抛弃。其实现在有很多技术非常牛逼,本来可以给我们带来画质质的飞跃。但由于种种因素,他们现在已经陷入泥潭,有的甚至已经死亡。
就像“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逐渐被其他技术取代然后从市场上消失,包括灭绝的等离子,不温不火的蓝光,前途迷茫的裸眼3D。在这个显示技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技术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被市场抛弃,是否有可能向未来发起进攻?
1,血浆
现在市场上很难找到等离子电视,刚关注电视市场的朋友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毕竟已经被液晶电视彻底打败了。但在十几年前,它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显示器产品。那时候等离子电视可以说是秒杀所有显示产品。当时等离子技术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目光,在色彩表现和响应速度上有着绝对的优势。甚至现在还有人相信等离子,认为“等离子比液晶更亮,可见度更优越”。
“外行看液晶,内行看等离子”,当年业内广为流传。当年的等离子电视真的像是一种信仰。等离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一样,也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基于这一特性,等离子具有色彩还原度高、动态清晰度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广、视觉舒适、对比度高的特点。有了这些优势,当时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联盟非常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打败LCD,但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毁掉了等离子的未来。
当时,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阵营实施了技术垄断战略。
当时,松下、日立和先锋掌握了等离子电视的核心技术,但在战略上做出了致命的选择。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牢牢垄断了等离子技术和上游面板资源。甚至索尼等同属日系品牌的成员连更好的面板资源都没拿到,更别说韩国、大陆、台湾厂商了。想要关闭技术垄断,战略上的失误让很多厂商干脆转投液晶阵营和等离子对抗。
与此同时,具有诸多优势的等离子技术也存在功耗高、烧屏等问题。然而,松下和其他制造商仍然没有醒来,把自己锁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做研究。殊不知此时三星、夏普、索尼等液晶厂商开放技术,加速产业发展,使得液晶技术在画质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产量,液晶电视价格变得更加亲民。最终等离子阵营分崩离析,最终被LCD取代。
2、裸眼3D
裸眼3D技术让人们对未来的显示产品充满希望,让大家期待一种无限沉浸的视觉体验。比起色彩表达,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表现产品的存在感和沉浸感。曲面电视虽然能带来一定的存在感,但和裸眼3D比起来不算什么。裸眼3D技术可以不佩戴任何设备,直接通过屏幕观看3D立体图像。
曾几何时,3D电视在市场上叱咤风云,成为众多品牌电视的卖点。不闪式3D和主动快门式3D等技术术语经常出现在海报和广告中。但是,可能是过度宣传和吹嘘。当人们实际使用这些设备时,并不满意,失望超出预期。
3D视频节目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与普通电视节目相比,3D电视节目需要大量的后期制作处理,整体投资成本比普通节目高出数倍。拍摄3D节目不同于拍摄传统的2D节目,需要专业的3D摄像机。拍摄结束后,还有大量的后期制作过程。包括素材采集、3D编辑、特效处理、音频和字幕叠加等步骤。因此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导致3D视频的成本很高。
视角/距离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导致画面模糊。
除了成本高,裸眼3D和视觉体验也因技术限制而不尽如人意。在裸眼3D设备前,由于对焦角度不同,裸眼3D效果会有所不同。导致人在观看时只能坐在一个固定的点上,任何视角和距离的位移都会导致画面模糊的现象。同时,看久了会让观者眩晕。
甚至3D电视也从未被消费市场所接受。2016年,三星宣布其电视新品不再支持3D技术。随后,随着LG和索尼宣布停止在未来的电视产品中加入3D技术,或许3D电视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随着VR和A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裸眼3D技术已经被遗忘。
3.蓝光DVD
2008年2月19日,东芝宣布不再支持HD DVD格式,停止生产HD DVD播放设备,使得索尼的蓝光DVD成为DVD播放的唯一标准。然后一大批蓝光拥护者开始哀叹蓝光时代要来了。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目前市场上无论是蓝光播放器还是蓝光光盘都很难见到。而其高昂的价格也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蓝光播放器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显示器产品分辨率的普及。就在蓝光刚刚击败HD DVD格式之后,4K超高清电视产品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目前市场上大尺寸4K电视产品几乎已经普及,而蓝光分辨率一直保持在1080P。虽然2015年底4K蓝光标准的公布让人希望新格式采用了3840×2160的分辨率,扩大了色域,高动态范围(HDR)和高帧率内容(60fps),但是时机真的很糟糕。顺带一提,YouTube在2010宣布支持4K视频播放。
虽然蓝光在画质和音效上确实有着普通视频源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作为普通用户的一员,我们为什么要在它身上花费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成本呢?我们知道一张蓝光光盘价格不菲,蓝光播放器的普通消费者是买不起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视频开始快速发展。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大量的免费片源充斥网络,这让蓝光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可以说,不考虑市场的消费能力,蓝光就陷入了泥潭。
写在最后:
可能很多技术从一出生就注定是悲剧。当我们回顾这些显示技术的兴衰历史时,发现它们并不是因为技术本身的缺陷而失败的。任何先进的技术,如果不与时俱进,都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如果它没有及时看清形势,自我欣赏,那一定会成为我们铭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