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的历史沿革
柔美的经纬,编织出文化交融的和谐摇篮。
松江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古代叫华亭。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梦露兵败荆州,俘虏关羽,拜边疆将军,封为华亭侯。“华亭”一词开始出现在史记中。松江的别称还有荣成、吴荣、鲈鱼镇、鹤城、云剑等。这些绰号与松江文化人口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荣市和与古代松江丰富的水生植物及其对梅花鹿生活环境的适应有关。梅花鹿在九峰三岔生活了四千多年,所以有“十鹿转九回”的说法。今天,上海松江区有荣成论坛和荣成出租汽车公司。鲈鱼镇,因为松江盛产鲈鱼,所以得名。何成与“华亭鹤”有关。云剑是松江沿用至今最多的别称,列有陆云与著名学者殷寻在洛阳合称的“卢世龙在云剑”一句。此外,松江曾被称为松水、松江、吴淞江。在黄浦江水系形成之前,吴淞水系是用来导流泄洪的。在楚国,松江是黄歇的封地,是楚国的沈骏。相传黄歇曾治理淞水,所以后来浦江得名“黄”,有“春江”之称。据说松江水脉开申城浉河,皆由此而来。
春秋时期,这片土地属于吴国。河吕属长水郡(据唐代《武帝纪》:长水郡建立于周十年;宋·嘉禾志:周六年置长水郡。战国初,吴吴属越,中期以后属楚。秦朝东属会稽郡长水郡(秦始皇三十七年,长水郡改为幽泉郡),北属海盐郡,南属娄郡。
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为浙西的吴军和浙东的会稽县。尤泉、海盐、楼县均属武县。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由拳改和兴。赤武五年(242),孙权立何姿为太子,为避讳,改合兴为嘉兴。
东晋咸和元年(326),成帝封其弟司马越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改嘉兴、海盐、娄三县为吴国。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仍改吴为吴郡。
田亮入狱六年(507),革除楼县,并入新沂县,调任新沂县。大同元年(535年)划入新沂县原楼县部分,建昆山县,属县西部。另据分析,海盐县东北曾先后位于钱景、溆浦两县,现在县南部属于它,又划归新沂县,又划归吴军县。
唐天宝十年(751),吴郡知府赵菊珍将昆山南部边界、嘉兴东部边界、海盐北部边界划为华亭郡(华亭名称的由来最早见于《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吴任命右都督卢循为华亭侯。华亭当时是泉县东部的一个亭子,所以就在今天的松江)。唐二年(759),吴郡改苏州,隶浙江西路。华亭县属于苏州。
唐朝末年,发生了农民起义。光明元年(880),王腾据华亭起兵反唐。战败后,华亭为苏州一郡或归浙西所有。甘宁四年(897),钱镠派遣顾全武撤出华亭。从此,土地归吴越国所有。
五代吴越王钱刘保达元年(924),在嘉兴设开元府,并迁华亭县开元府。晚唐长兴三年(932),王钱废开元府,华亭县划归吴郡(苏州)。晋末天府五年(940),钱元遂在嘉兴建立秀洲,华亭县划归秀洲。
上海镇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天盛时期(1023-1032),这里已设置“上海事务”,是秀洲(浙江省嘉兴市)17“务”之一。起初地位不如华亭、青龙,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靠近上海浦和南宋。
南宋庆元元年(1195),秀洲升为嘉兴府,华亭县隶属嘉兴府。
元十四年(1277),华亭郡升为华亭府,统领华亭郡。一年后,华亭府改名为松江府(松江在中国以吴松江命名)。吴松江最早见于后汉《左慈传》,原名吴宋涤河,宋初称吴松江。至元二十九年,华亭县位于上海县东北,属松江府。泰定三年(1326),松江府被关闭,华亭县划归嘉兴道,划归江浙等省。并在原松江府设都水永田使司。田丽元年(1328),停止水永田使工作,回到松江府,华亭县仍划归松江府。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华亭、上海两县的部分土地被划分为青浦县和青龙镇。
清顺治十三年(1656),在华亭县西北建楼县,划归松江府。先设在府城西二水仓,后迁至府城,与华亭同属郭县。雍正二年(1724),两江总督查必纳难至江苏、松大两县,邀其分县,华亭县东南白沙乡、云剑乡划为丰县。分为楼县溆浦乡和华亭县西南部的金山县。次年批准,雍正正式分而治之,为期四年。
民国元年(1912)废府,华亭、楼县并入华亭县,属江苏省管辖。
3年,华亭县改名松江县。
民国三年,江苏省被分为五路,分别是松江县的上海-上海路(道印署设在上海)。16年撤路,仍属江苏省管辖。
民国22年,松江设立第四区行政督察署,管辖松江。
23年,撤销专员公署,松江县直辖江苏省。
25年,在松江设立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署,以松江为辖区。
民国26年6月+065438+10月,日军占领松江。日伪时期,松江成立了伪满维持会,后改为伪松江县政府,隶属伪江苏省政府。民国31年,日伪“青香乡”时期更名为“松江特区”。33年,改称松江县。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松江县仍属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署管辖,直至解放。
1949 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松江。苏南行政公署有一个松江区,设在松江,松江是所辖县。
1952恢复江苏省建制后,松江区划归江苏省。
1958年3月,江苏省松江区撤销,松江县划归苏州区。11年6月,松江县划归上海。
1998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