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根据历史学家的记载,中国的衣服是黄帝做的。“黄帝之前,没有衣服和房子。而黄帝盖房子,做衣服,办丧事,所以百姓都免于生存的困难。”(《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自黄帝、尧舜垂衣而治天下,汉服已具基本形态。经过周朝礼法的传承,汉代形成了完善的服饰体系,并推广到民间。
清朝初年,满族统治者实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民众穿汉服,留长发。从此,汉服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因为清廷“十从十不从”的政策,汉服并没有完全消失,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她的影子。比如道教和佛教僧侣的服饰都被保留了下来。
汉服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主要的特征是不变的。以“横领正扣”、“赞衣宽袖”、“系带暗扣”等独特的服装结构而闻名,充满民族文化风格。大家都知道汉服穿的很漂亮,但是你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吗?下面记录的是汉服从秦汉到明末的演变图。
古代
按照中国传统古籍的观点,汉服是大约5000年前或黄帝时期的黄帝所制。如汉代的《史本》记载,黄帝的臣子“于波作衣”,“胡曹作冠”。易经说“黄帝尧舜垂其衣而治天下”。《五帝实录》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养蚕,做衣服用的丝绸。
考古发现证实,七八千年前的陕西临潼裴李岗文化遗址和白家村遗址都发现了骨针和纺车,说明当时的人已经会纺织布料和制作衣服。到了大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纺车,而且在陶器上也发现了大量的布印。同时,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苎麻和蚕茧,表明此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纺织业。人们的衣服是用苎麻织成的亚麻布和蚕食纺成的蚕丝制成的,人们的衣服和服饰越来越齐全。只有这一时期的服装物件至今未在考古发掘中发现。
夏、商、西周
这一时期的衣服继承了古代的特点,有充分的实物证明此时汉服的基本特征已经确定:横领、右领、系带是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下是最基本的款式。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各种字形中,一个常见字形中的“易”字是一件有领右衫的形象。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也穿这种服装,是我国出土最早、最完整的服装样式。与有领、右开衩、系带的上衣相配的下装是“裙”。外套下的连衣裙是汉服最基本的款式。“衣服”一词至今仍是汉语中对服装的统称。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服饰基本沿袭战国时期,仍以深衣为主,大致可分为弧形和直身两种,男女皆可穿。
秦汉时期,妇女服饰中最常见的是曲线深衣,紧身窄身,长而易拖,下摆一般呈喇叭状,不露脚。穿几件衣服,每一层的领子都会露出来,最多可达三层以上,称为“三重衣”。由于汉代内衣的改进,把衣服围在前面是多余的,所以东汉以后直线逐渐流行。由于深衣的流行,穿长裙的女性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在韩乐府的诗中也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裙子款式一般都很短,只到腰部,而裙子很长,垂到地面。1957年,甘肃武威莫嘴子汉墓发现燕裙实物。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至公元220年
汉朝时期,中国在文化、经济、政治、军事上空前繁荣强大,汉族因此得名。这一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非常完备,因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关伟衣”来赞美汉代的服饰制度。“汉服”这个名字也间接来源于此。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是汉代的遗迹,但汉服的风格却因当时的风气而变得潇洒飘逸。魏晋名士多穿宽大的外衣,或在外衣下穿一件类似于今天吊带衫的奇怪内衣,不穿汉服。这种风格的衣服只有这个时代才有。风格见北汽学堂书谱。
或者是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这个时代中原男人开始流行大衣裤子。裤子和裤子是互相称呼的。由于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礼服(杂服)是魏晋时期女装中的一种服饰。魏晋时期的服饰继承了东汉时期,追求富贵奢华的风格。衣服是两边都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期,人们用尖角在我的衣服旁边挂丝带。服装看起来飘逸,是当时词中的“花式飞扬”。
魏晋与公元220-420年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汉服开始高端创新发展,但并没有偏离汉服的基本特征。隋唐时期女性的主要着装风格仍然是裙、衫、衫的统一。齐胸裙在女性中很受欢迎,就是用丝绸把下裙摆提升到胸部的裙子。在女士中,他们也穿礼品装。花卉图案在汉服工艺装饰中应用广泛,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对称,丰满圆润,色彩大胆。此时的服装图案设计更倾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硕的艺术风格。
以袍、衫为基础的唐代男装,又称符头,是在汉魏基础上形成的第一种服装。除了穿圆领窄袖之外,官员们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祭祀仪式上仍然穿着礼服。礼服的样式大多继承了前朝的旧制度,戴面纱或笼冠,穿双排扣袖衬衫,穿裙子,系玉佩丝带。五代的服饰基本宴沿袭了唐朝的服饰,没有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