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典故的传说——安南宫拱北楼
陈以基,在汉阳居住多年,原是安南(今越南)老亲王。安南之名始于唐条禄元年(679年),唐朝廷在今越南部署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北宋开宝三年(970)封为安南郡王,开宝八年封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南宋元年(1174),改名为安南王,郭。
元二十一年(1284),元军统帅镇南王拓环率元军经安南远征。太子陈以基对元军仁慈,积极为元军远征筹集粮草。但陈义基的堂弟、安南王的儿子陈日昌对元军借安南非常不满。他认为征收当地粮食供元军需要,侵犯了当地人民的利益,于是率军在安南边境与元军对峙,以阻止元军前进。镇南王陀桓率领的元军比马庄还强,他很会打仗。陈日云很快被打败,逃之夭夭。陈奕基和他的妻子以及一些安南官员一起向元朝投降,表示愿意在元世祖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封陈以基为安南王。
元朝二十二年,镇南王率领的元军回到郭,准备好的抗元将领率领安南军坚决反击。结果镇南王的部队大败,退守湖广行省。亲的义基、他的妻子和一些官员也来到湖北,元朝廷把陈义基安置在汉阳城。
忽必烈之后,元成宗·铁木尔即位,陈以基被授予湖广省平章政事,并赐汉阳官田五百顷,以保证其无忧无虑的生活。在(1308-1311年)时,陈以基的官阶是与他同司的金子光禄博士,被百姓称为安南王。
元朝中后期,中国与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两国边境安宁。虽然陈以基及其家族想借助元朝使其重返安南,让陈以基或其子重新登基,但元朝朝廷似乎不愿意再挑起事端,安南王陈以基及其家族一直居住在汉阳城内。
陈以基生活在凤栖山南,那里有一处古老的摩崖石刻“梅艳”,所以他自称“梅岩佐”。陈奕基住的房子是一座老花园,其中有一座建于北宋的亭子“惜春楼”,南宋时称为“春风楼”。有突兀的重檐,玲珑剔透,为历代汉阳之君所看重。陈奕基对这座建筑爱得深沉,将它改名为“拱北楼”,并赋诗一首:“朗吟人在高处,拱北单鑫在原地。”所谓拱北,就是拱北的臣服,意思是向北元朝廷投降。可见这位安南王在汉阳生活安逸,心境闲适,与中国文化和汉阳民风非常和谐。
元二年(1334),安南王陈以基死于汉阳,被舜帝追谥为“钟毅”,葬于汉阳何家山。他居住的花园和拱北建筑被战争摧毁了。受汉阳文化的影响,安南王陈奕基擅长用汉语写诗,最后一部作品是《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