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历史文化是怎样的?
潮州历史悠久。创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至今已1666年。1991年65438+2月潮州升格为地级市,并扩大辖区,覆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8.6万,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65438万。
潮州升格扩容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符合潮州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稳中求进、借力发展、支持重点、注重效益”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和“自信自强、坦诚务实、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潮州时代精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进入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升级,在1996年五年内翻了两番。65438-0998,经济稳步发展,全市生产总值170438+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返还中央约11亿元,因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7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25元。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陶瓷、服装、电子为主体的四大产业支柱,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的“龙头”企业。金曼、三环、明瑞等企业的产值(营业额)和效益进入了全国和全省同行业的先进行列。成立了金曼、三环等8家股份制企业,其中金曼、金马两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1998,全市工业总产值265.5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粮食连年丰收,从1996开始连续三年实现“吨粮大市”目标。1998农村总产值3601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23.5亿元。其中凤凰单丛茶、岭头白烨茶、铁铺白烨茶多次获得全国名茶评比,烤鳗出口量连年居世界同行业首位。在1997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 * 11产品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全市* * *拥有进出口权60余项,199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截止1997年末,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65家,合同利用外资13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60亿元。潮州港,国务院批准的独立一类口岸,距香港192海里,距台湾省高雄186海里。现在已经开通了到上海、广州、香港、韩国的集装箱货运航线。现在正在加紧建设5000吨级多用途货运码头,并将继续建设万吨级深水码头。市区距离汕头机场30多公里。国道、省道、地方公路纵横交错,里程近2000公里。全市已有365,438+0个镇与二级公路连通,三条出口道路不断拓宽,新建的港口大道全线贯通。今年年底,潮汕公路将被拓宽,改建为一级公路,宽40米。安捷线也将改建。广梅铁路在潮州建有三个车站,并开通了客货运输。供电系统与省内联网,电力供应充足。本市实现了电话交换的程控化和传输的数字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3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4.1%。完成水厂扩建及配套,日供水量20万吨。城市规划区由62平方公里扩大到174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1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潮州作为中等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700余处,其中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宋代广济桥(祥子桥)、徐福马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汉文公庙、葫芦山摩崖石刻、笔架山宋窑址等11座著名古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我们正在加紧潮州美容城、凤凰山农业旅游区等一批项目的配套建设,使潮州成为粤东的旅游胜地。
科技、教育和文化蓬勃发展。全市拥有一批科研开发机构,各类专业协会29个,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科技成果200多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市”、“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市”,中小学环境教育被国家环境规划评为“世界500强”。高等院校1,中专7所。市广播电视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前,全市人民正紧紧抓住党的十五大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努力进一步加快潮州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市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汉时期称揭阳郡,南海郡。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立海阳郡,县城即现在的潮州市。东晋艺兮九年(公元413年),设立依安郡,郡址在海阳县。黄凯十年,全国弃郡立州。十一年,易安称潮州,潮州仍由海阳郡统治。此后一直是府、道、州乃至民国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3年(1914),海阳县改名潮安。解放后,行政体制发生了变化。1953年,潮安县被拆,潮州建省辖市。1955广东行署由潮州迁至汕头。1958年,潮州改为县级市。同年165438+10月,潮州根据省政府518号文件撤销,并入潮安县。1979年,恢复市政建制。1983年,撤销县,并入潮州市。1989 1潮州恢复为省辖市。1990被广东省定为副市。1991经国务院批准,原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扩大区域,管辖新恢复的潮安县和新设立的原汕头市所辖的湘桥区、枫溪区、饶平县。
湘桥张春
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浩瀚的汉江,居于闽粤交通要冲。以其“十八舟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桥”。
广济桥,俗称祥子桥,是宋干道(1171)七年太守曾王所建。它最初是一座浮桥,由86艘巨轮连接而成,名为“嵇康”。惜春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走,知府常威重修,并开始了西岸码头的修建。从少定元年(1228)开始的五十四年间,、王、丁云元、孙等知府相继增多。其中,淳+6年(1189),太守丁云元修建规模最大,最为突出,西桥改名为“丁公桥”,5年(1194),太守沈修建“东岸石”。东西桥建成后,中间仍由立柱连接,形成梁式桥与舟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从宋末到元代,广济桥有过多次的复兴和废除。明朝宣德十年(1435),知府罗伊主持了史无前例的“叠石重建”。建成后,“西岸十墩九洞,总长四十九尺五;东海岸是十三棵兴奋的十二棵桐树,总长八十六英尺;空心是二十六英尺和三英尺,四个船是浮桥。桥上有一百二十六座亭子,改名为广济桥。郑德八年(1513),知府谭纶又增加了一个码头,减少了六艘浮舟,形成了“十八梭四孔”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子谦为“救镇桥于水”,修建广济桥,铸造两头牛,分为西桥八墩和东桥十二墩。道光二十二年(1842),东墩牛坠河。所以民间有句俗语:“潮州香桥就是这么浪漫,24大洲18个梭子,24楼4个平台,牛一2个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