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文化简介

傣族是西双版纳唯一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称为“傣语”。不清楚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谁创造的。到了元代,中国的史籍都记载:“金牙各种有,但无字可记,雕木为诺。”明代《百花传》中说:“无中国文字,小事用竹木刻,大事用缅甸文字,一切行动都有记载。”这里说的“缅甸书”可能是傣语,因为傣语和缅甸书都是从左到右记录的。也许《白彝传》的作者并不知道缅甸语和傣语,而把它当成了缅甸语。因此,傣语可能是在元末明初的14世纪,也就是大约六七百年前使用的。傣文随着小乘佛教的传入而传入,起源于古印度的巴利文,经过不断的改造而形成。可能与佛教同时传入,也可能滞后,即先口述佛经。

至于傣文的载体,除了民间用现代纸书写外,“绵纸”和“巴叶”主要用于抄写佛经。生活用纸是以生长在西双版纳密林中的构树的树皮纤维为原料,采用一般的手工造纸工艺制成的。纸张呈白色,韧性好,可长期保存。近年来,在对勐仑马诺寺进行修缮时,发现有一份100年前用棉纸书写的文献,字迹清晰如初。杨梅叶取自一种名为Corypha umbraculifera的植物的叶子,经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制成。刻好的经书用绳子绑成书,可以保存上百年。西双版纳州的热带雨林不产棕榈。因为是写经的主要载体,所以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非常适合这里的气候。经常在佛寺的院子里栽培,非常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