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疫苗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两位澳大利亚学者从一位慢性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这种细菌感染胃后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然而,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细菌是全世界科学家的难题。从那以后,十几年没有人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
20世纪90年代初,邹博士大胆地选择了这一课题。因为实验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和培养高感染动物的适应株,也就是从中国的每个人身上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喂给老鼠,保证每次都能感染,形成稳定的动物感染模型,得到和人体一样的病理表现。
1995,胃病疫苗建立。邹和他的团队选择胃病疫苗这一课题,前景并不明朗:项目启动时,人员不足,没有资金,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2005年底,第三军医大学与重庆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幽门螺杆菌胃病疫苗,顺利完成三期临床现场试验,这是世界上最早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胃病疫苗。这标志着重庆和中国的诺贝尔奖命题有了重大突破。
2009年4月23日,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药物。这无疑是人类预防和治疗胃病的一大福音。
6月10,11,2065438,重庆召开全国科技专题报告会。报告会上,军医大学相关负责人透露,作为国家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之一,世界首个胃病疫苗——“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由三所军医大学共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