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的详细历史资料

赫尔辛基重建前1820

赫尔辛基建立于公元1550年。芬兰原本是瑞典的领土。芬兰的名字在瑞典语中是“新发现的地方”。芬兰人称自己为“苏米”。为了与德国汉莎航空联盟的城市塔林竞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于1550年在塔林对面的波罗的海海岸建造了这座城市,并将其命名为赫尔辛基,从此开始了她的历史。当初建城的时候,这个地区一片贫瘠,战争和流行病都阻碍了赫尔辛基的发展。自从古斯塔夫·瓦萨在1561年攻占塔林后,赫尔辛基就没有发展意义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赫尔辛基仍然是一个海边小镇。与波罗的海沿岸其他繁荣的贸易中心相比,赫尔辛基确实相形见绌。1710年遭遇瘟疫灾难。三年后,初具规模的赫尔辛基毁于一场大火。斯韦堡海军工事的修建提升了赫尔辛基的地位。上一次瑞俄战争,赫尔辛基又经历了一场大火,1/4的城市被毁。直到1809年,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合并芬兰,建立自治的芬兰大公国,赫尔辛基才正式开始发展成为大城市。

为了消除瑞典在芬兰的影响,便于管理,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芬兰的首都从靠近瑞典边境的图尔库迁至赫尔辛基。芬兰唯一的大学皇家图尔库学院也于1827年迁至赫尔辛基,成为现在的赫尔辛基大学。这次迁移进一步巩固了赫尔辛基作为首都的地位。随后几十年,赫尔辛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具备了成为20世纪世界级首都的基本条件。这种转变首先发生在市中心区的中心部分,它以新古典主义风格重建,类似于圣彼得堡的建筑。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如铁路和工业化,是赫尔辛基发展的关键。

1918芬兰内战中,赫尔辛基在开战的第一天就落入了红军手中。经过一轮小规模战斗,整个芬兰南部被红军控制。虽然一些参议员和官员仍然躲在首都,但参议院已经转移到瓦萨。当战争转向不利于红军时,支持芬兰白军的德国人于2008年4月夺回赫尔辛基。与坦佩雷不同,赫尔辛基的破坏相对较小。白军胜利后,许多前红军战士和通敌者被关押在全国各地的监狱里。最大的监狱是芬兰在赫尔辛基的前海军基地,有大约65,438+03,300名囚犯。虽然内战给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创伤,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国内民众和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知名建筑师如埃利埃尔·萨里宁(eliel saarinen)为赫尔辛基制定了很多发展规划,但都没有完全实现。

赫尔辛基在冬季战争(1939-40)和连续战争(1941-44)中被苏联空军轰炸。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44年春天,2000多架苏联轰炸机在赫尔辛基投下16000枚炸弹。但赫尔辛基由于其出色的防空能力,相对于欧洲其他遭受轰炸严重破坏的城市来说,其受损程度要小一些。只有少数炸弹投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尽管20世纪上半叶动荡不安,赫尔辛基继续稳步发展。与欧洲其他地方相比,赫尔辛基在7世纪70年代的快速城市化相对较晚。后来,在1990年代,大都市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在2006年达到150万,占芬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赫尔辛基大都市区成为当时欧盟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心之一。赫尔辛基相对较小的人口密度和独特的结构归因于其缓慢的城市化进程。今天,赫尔辛基是欧洲第二大发展最快的国家首都,仅次于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