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钱缪镇历史
杨家庙又名龟山庙,位于创始人刘九郎公故居后花园,环境优美,建筑精美。此祠为康熙六年(1667)刘九郎公第八、九代子孙(包括迁徙到广东、江西等本省各县谋生者)所建。当时,刘九郎公的后代已经迁居到广东的平原、蕉岭、番禺、大埔、饶平,江西的瑞金、寻乌,福建的平和、长汀、上杭等地。那一年,因为全国各地的孙辈回乡祭祖,密谋建庙。为什么杨的庙又叫“龟山庙”?这是因为师洋有祠堂的美誉。师洋,号桂山,史文静,1053,福建将乐市北龙池疃人。师洋刻苦读书,建立雪门,20岁获奖学金,24岁进士,76岁获龙图阁学士。他晚年退隐南归后,开创了海滨邹鲁风格,是福建理学的鼻祖。习之的杨开基祖是师洋第三个儿子的后代。为了躲避战争,他搬到了连城。他先住在小沛文庄,后迁到南顺里南坑村(今文横乡南坑村),再南迁到杨家坊中心房的后花园,最后定居习之后花园。祠堂修建时,工程一开始很顺利。梁柱都好了,一个姓黄的“诉讼人”出来阻止,说祠堂后面的山上有他的祖坟。双方争执不休,在后花园的杨通知了外面的宗族。福建、广东、江西三省都派人回来了,包括31官员(2个知府,29个知府)。经过策划,为了扩大影响,打赢官司,将这个祠堂改为供奉龟山公。官司打到县里,知县来视察,看到神龛里供奉着“宋大儒,师洋龟山文婧之神”,这么多官员跪在神面前,就是杨家声被判起诉。杨家庙很小,只有600平方米左右。正殿空高4.94米,左右各有一大间。大殿前是天井,左右回廊连接下殿。两边是横屋,类似于普通的祠堂。现在这些建筑都是原样重建,除了大门顶上的木牌楼,尽显当年的风雅。木牌坊是杨庙最突出的建筑特色。“木排”屋顶呈长方形,四角有叉角向外延伸,前后盖有雨檐。整个木牌楼为二级牌楼,全部采用“草尾鼓鸡爪形”,即木条雕成鸡爪形状,其中三个倒如鸡爪,中间一个爪上托着一个圆形花篮,四周雕有花纹,另外两个爪呈倒字形向上延伸。就这样,一个个“草尾鼓鸡爪”依次整齐排列,层层嵌入。牌坊分四层:一层全是“草尾鼓鸡爪”,二层中间有三个雕花板,三层中间也有三个雕花板。每块雕刻的内容都是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三英战吕布”等。可惜这些文物都被挖出来了。“草尾鼓鸡爪”下第四层正中,有“杨家庙”匾额。这个牌匾是当年的真迹,左右各有一个“倒骑缸”。骑缸雕刻成莲花形状,工艺精湛,肉眼即可分辨出莲子。骑缸外有横梁,上面刻着“锦鸡采茶”。横梁上原本刻有“龟鱼打球”,但已失传。在牌坊大门前的天花板上,有两只正在玩球的狮子,现在还有一半还在,可以辨认。牌楼两侧有雨檐的八字雨披,有一块涂着白粉,画着风景油画的长木板。这座“杨家庙”现已得到闽粤赣三省宗亲的同意,正在修缮中,不日将重现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