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和角色在一起
1.责任来自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P6)
2.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的具体体现,是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成熟的重要标志。(P14)
3.敬业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P16)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热爱中国
第三个教训是认清基本国情
1.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33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基础。(第34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35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35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P35)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放、形成和确立。(详见第35页)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第36页)
8.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详见文章1)(P37)
9.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37页)
10.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优先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第38页)
1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第38页)
1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第38页)
1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第38页)
1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38页)
15.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39页)
1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40页)
17.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缘关系。(P41)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2页)
19.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2页)
2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42页)
21.国家的主人是各族人民。(42页)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方针。(44页)
2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45页)
24.解决台湾省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45页)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1.中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47页)
2.中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三步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47页)
对外开放是加快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48页)
我们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点。(49页)
5.中国人口状况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P51)
6.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52页)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P53)
8.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第55页)
9.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第56页)
10.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第56页)
11.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58页)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P61)
13.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第62页)
14.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第62页)
15.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第62页)
1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63页)
17.接受良好的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成为使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第63页)
18.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关键在教育。(第63页)
19.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63页)
20.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第64页)
21.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第64页)
2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第64页)
23.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第64页)
第五课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第65页)
2.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第66页)
3.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第69页)
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69页)
5.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第70页)
6.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P71)
7.民族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和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P71)
8.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第72页)
9.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第73页)
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6课参与政治生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第76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77页)
3.依法治国是中国* * *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第78页)
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第78页)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保证有法可依。(第78页)
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78页)
7.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79页)
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第80页)
9.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第80页)
10.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制度。(P81)
11.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第82页)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1.在中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第92页)
2.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第92页)
3.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92页)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93页)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第93页)
6.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第94页)
7.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第95页)
8.***富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95页)
9.目前我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主要表现在日常消费和理财方面。(第99页)
第八课参加精神文明建设
1.当今,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102)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保证。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P104)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P104)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P105)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P105)
6.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P106)
7.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P106)
8.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形式。(P107)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第9课实现我们的理想* * *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 * *产品主义。(P112)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113)
3.实现* * *理想是实现* * *社会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P113)
4.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同一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P114)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P117)
6.勤劳、勇敢、自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P120)
7.努力集中在创业精神上,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撑和鼓励。(P123)
第十课选择希望生活
1.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实现理想打基础。(P132)
2.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途径。(P134)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P143)
4.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P145)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
★总结初三政治知识点的重点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总结九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
★总结初三历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整理总结九年级英语语法知识点。
★复习九年级历史课本大纲,总结知识点。
★总结归纳初三历史第二册的知识点。
★总结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九年级世界史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