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川土司的历史渊源
促浸是大河河畔的意思,指今金川河一带,又名然丹、拉丹阿拉丹(均为府名)。因此,人们常常把大金土司在藏语中称为冉丹甲布,甚至把地名、房屋名、职衔称为促进沉浸冉丹甲布。
海拉·伍德的后人莎伦在帮助岳钟琪去尼泊尔、青海、西藏等地时立功。雍正元年(1723)封她为金川平定司。莎伦得到印信后,在今天的大金川另设一处,名为促进土司的浸入,这是金川、金川分裂的开始。
乾隆年间,先后两次征服大小金川。第一次是因为乾隆十一年(1746),大金川土司色勒本(色勒本的弟弟)囚禁了小金川土司王泽,并夺取了他的印章。十二年(1747)攻西南格布什扎,南攻郑明土司(今四川甘孜州康定县)。四川巡抚嵇山一边听邀,一边派兵轰炸,却遭到大金川土司的伏击,失败。川陕总督邀其用“以范治范”的方法,秘密命令与大金川相邻的小金川、格布什扎、王霸等土司出兵协助围攻大金川。多次尝试失败。乾隆皇帝痛下决心,要惩治和创建一个大金川,于是抽调云贵总督张广泗补充川陕总督,下令“治苗法治蛮”,“根苗铲除,边境永困”。张广泗调集三万余人,从西、南分十路攻打弹丸之地金川。金川第一战打响。从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到十四年(1749)正月,历时近三年,清政府从东北三省和北京、四川、陕西、甘肃、云南、贵州、湖南五省调集兵力,共计八万余人,耗资两千多万两。最后,岳钟琪率十三省,分量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