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山西十大古关雄关古道打造长城文化旅游新品牌(上)
雁门关,天下第一关,半个中国历史
雁门关,位于忻州市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国第一关”,有“天下九堵,雁门当头”之说。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塞北游牧区和中原农耕区的分界线。
雁门关围城随山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南端分别与关城东、西两翼相连,向北沿山脊延伸至谷底,那里有一座城门。围城外有3面大石墙和25面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雁门关风景区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迹和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和关隘文化旅游区。苍凉、凝重、浑厚、大气的边关风情旅游资源,展示了这个历史名关的作用和兴衰,也诉说了历史的沧桑和过去3000年的沧桑。雁门关与新广武口相连,位于两山之间,两侧有长城遗迹。
目前,雁门关景区正在积极开展5年回顾专项行动,全方位开展对标自查。除日常常规消毒外,所有游客均通过验证双码、体温检测、实名登记等方式进入景区。日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组要求,要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充分盘活景区资源,讲好雁门故事。要抓住太新综合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拓展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业态,做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保护工作,以雁门关为整体依托,带动全县及周边县市文化旅游产业活起来、火起来。
平型关在历史上长期是驻军之地。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牙台乡,明郑德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在关岭上建有关楼。幸平关城虎位于幸平岭南麓,古称瓶形村,因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后来改名为今天。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驻防之地,周围900多尺,南北东各一。“一战平型关,名满天下。”八路军军歌里唱的是平型关的胜利。这场激战发生在大同市灵丘县与忻州市樊氏的分水岭上,这里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平型关。
北有恒山,南有平型关五台山,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两山之间有一片不是很宽的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岭就是这片低地的隆起部分,所以形势非常危险,在无数次战争中都起到了防御作用。有115师指挥所(关帝庙)、平型关战役指挥部所在地等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1969年,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在此建立。目前,幸平景区因维护暂时关闭。
自2006年以来,灵丘县连续举办了十三届平型关文化旅游节,打造了灵丘旅游品牌。文化节以“红色平型关”品牌为引领,以县城传统庙会、物资交流活动为基础,开展红色文艺进景区、旅游推介会、实景演出、民间非物质文化展示等丰富的活动。,全面展示灵丘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底蕴、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将平型关红色旅游与传统文化交流融为一体。
晋商打虎的发源地和主渠道。
沙湖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塞尚绿洲”右玉县,靠近晋蒙两省交界处。这里古老的长城口点缀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右玉杀虎口古西口道也变得热闹起来。右卫镇,明代大同镇七十二堡,现为右卫镇,著名的杀虎口就在这里。《明神宗实录》记载“杀湖口于大同,为云中第一处。”明清时期,杀虎口也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要通道。这里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圣魁”事务所的发源地。
另外,《西行》中的西口是杀虎口。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对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研究。游客来到这里,登上古老的长城,一睹边塞风光。此外,游客还可以去右玉长城历史博物馆,了解这座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感受这里的多元文化。
据了解,右玉县坚持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先后开发了沙湖口景区、南山森林公园、右卫古城等一批景区,承办了第二届团市委马术赛事,创新推广了“溪口风情生态文化旅游招商系列”和“溪口风情冰上嘉年华”两大品牌。举办了国际赛马公开赛、生态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为继续以春游、夏游、秋收、冬季冰雪游著称的“四季游”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注入了新的动力。
偏头关是明长城外三关之首。
偏头关,位于忻州市偏关县,黄河边。它与宁武关、雁门关并列为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在偏关县,内长城与外长城的交汇处在白洋灵宝,建于明代弘治二年。这座名为“九窑十八洞”的空心瞭望塔外观独特。忻州市偏关县,素有“平番,晋代三关首镇”之称。
这里是长城内外交汇的地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偏关境内步步设防,有数千个码头,40多座城堡。长城遗址密度居中国各县之首。来到被称为长城博物馆的偏关县,一定要去“藏品”之一的水泉堡。水泉堡建于明朝宣德九年。它位于偏关县东北部,与内蒙古清水河县鲍贝乡仅一“墙”之隔。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相传北宋时,杨家将曾带兵驻扎于此。
2020年,山西北部传统四合院偏头关大院落户忻州古城中心。这是偏关县全力打造的一座集文化展示、非遗传承、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主题庭院,有效提高了游客的获得感。
如今,偏关县开通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将境内的古滑石城堡、草多山城堡、水泉堡、老鹰城堡等名胜古迹串联起来,沿线还建设了自行车慢享路、自驾营地、帐篷营地、观景平台、漫游步道,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偏关的长城文化。
宁武关明长城段唯一的水隘口
宁武关位于忻州市宁武县。宁武关曾经与偏头关和雁门关一起构成了内长城的第一道防线,这是陕西北部一座跨越500英里的巨大屏障。因地处三关路中段,素有“北有大同,南有太原,西有关关,东有雁门”之称。值得一提的是,宁武关建在回鹘谷,是中国明长城段唯一的水上关隘。
宁武关是三关中战争最频繁的关隘,在抵御游牧民族的劫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宁武关几千年的战争记录中,最后一次大战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当时,李自成鏖战七昼夜,以惨重的代价击败了镇守雁门关的三关连长周瑜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道路。时至今日,在宁武浍河东岸,仍有周瑜基墓,砖石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