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蚕农是谁?

中国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黄帝娶西陵之女,是为了教育嫘祖、嫘祖中人养蚕、疗蚕茧为衣,让黄帝“垂衣而治”。

这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织布的国家。

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是明证。

蚕,原生于天然桑树上,主要吃桑叶,故又称蚕。

在养蚕之前,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知道如何用野茧来缫丝。现在还很难确定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蚕。

但早在殷周时期,我国的蚕桑生产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见人工养蚕的发展远在殷周之前。

从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养蚕的直接记载。

反映夏末殷初淮河、长江生产情况的夏说:“桑葚三月取,妾始蚕。

“这意味着在夏历三月(农历四月)要修剪桑树,妇女开始养蚕。

殷人甲书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词语,而且还有一些完整的与丝绸生产有关的甲骨文。

根据甲骨文学家胡厚宣的研究,一些甲骨文中记载,视察蚕事需要九卦。

可见养蚕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生产事业。

甲骨文中也有关于蚕神和蚕神崇拜的记载。当时人们为了养好蚕,用牛或羊等丰厚的祭品祭祀蚕。

考古学家在殷墟墓葬中发现造型逼真的玉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比如河南安阳墓葬和山东苏埠屯出土的商代玉蚕。

蚕经常被发现作为商朝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

这些都说明了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殷时期许多传世的青铜器上都附有丝织品或丝织品碎片的痕迹。

通过研究,有些丝织品反映出当时已经有相当先进的丝织技术;大量事实表明,丝绸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

要生产大量的丝绸产品,只有发展人工养蚕,才能提供足够的丝绸原料。

到了周朝,桑树种植和养蚕业已经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兴盛起来。

丝绸已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的主要原料。

养蚕和丝织是妇女的主要生产活动。

《诗经》里有很多诗提到养蚕。

比如《诗经》?飓风?七月:“阳光照春,有阿明苍耕。

女人捧着篮子,顺从它,爱着柔软的桑葚。

意思是:春日晴,黄鹂鸟鸣。

女人们提着洗衣筐,走在络绎不绝的小道上,为蚕摘嫩桑。

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妇女采桑养蚕的劳动场景。

桑树是在周代大规模种植的。

诗经?冯伟?十亩之间,有诗“十亩之间,桑葚闲”,意思是:十亩桑葚之间,采桑何等悠闲。

这说明春秋时期已经成片种植桑树,一片桑园有十亩之大。

当时种的桑树大概是灌木型和乔木型。

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看到古代劳动妇女用篮子采摘桑树的生动形象,也可以看到当时种植的两种桑树:乔木和灌木。

据《诗经》、《左传》、《仪礼》等古籍记载,当时蚕不仅养在室内,而且有专门的蚕房和养蚕设备。

这些器具包括蚕架(“方”或“槌”)、蚕箔(“曲”)等。

可见,到了殷周时期,中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植桑养蚕技术。

战国时期的“管子”?《山势几篇》说:“人接养蚕,使蚕无病者,皆赐一斤黄金,直接吃八石。我很想听听他们怎么说,但是躲起来的官员把老师和游客的事情变得无关紧要。

“也就是说,有精通养蚕技术的人,能养好蚕,能防止蚕生病。请他介绍一下他的经历,给他黄金和免服兵役。

的确,最有经验、最有知识的人是广大从事生产实践的人。

其中不乏养蚕方面的专家和行家。他们在长期的养蚕实践中,不断创造发明,为中国和世界蚕业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