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条件和背景是什么?求你了。

第一,典型的河流文明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属性,具有超自然的特征。自然界中除了人类及其活动以外发生的一切都不属于人类文化。然而,人类本身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文化与自然密不可分,并以自然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大自然在给人提供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在磨炼人的意志,给人很大的压力。人类只有不断克服这些压力,才能生存和继续发展。因此,在人类诞生之初,认识自然、改造环境就成为了人类存在的第一意义,并将成为一生的使命。改造环境的手段是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创造了文化,并用文化的观念指导自己认识和改造自然。

人类能够理解自然,必然对环境产生能动作用;相反,环境也通过自然规律的永恒作用制约着人类。主客体相互关联,* * *活在循环变化的活时态中。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人类原始阶段,生活动力的重心偏向于自然环境,人只能被动地受环境控制,而不能自主地选择自然。人基本上是环境的奴隶。当人类开始学会种植、饲养家禽和建造房屋时,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完全依赖开始改变,这意味着人类开始拥有生存的主动权。从这一刻起,人类创造的“文化景观”陆续出现在地球上。

“人文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的。后者一般指地表的自然风光,根据地貌特征可分为区域,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等。前者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的景观。

文化景观的出现对人类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人迹罕至的地方充满生机,让人们在没有生存条件的地方定居谋生,比如在沙漠中开辟绿洲,在滥用Hiderigami的地方修建灌溉网。人类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因此也有了更大的生存自由。

由于自然规律的制约,文化景观的创造不是任意的,必须在一定的自然基础上进行创造。一方面,大自然提供了对人类有益的优势,这些优势有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人类试图扩大这种优势,直到能够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自然是一种不同于意识的客观力量,它有自己的“道”和“理”。即使是相对独立于自然的文化景观,也仍然受制于自然的生态规律。人类必须服从和遵循这个规律,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从古至今,无论人类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的依赖是轻是重,自然规律和地理因素都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必须考虑地理和环境因素。

地理因素和自然因素无疑对人类的生存,尤其是人类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即使在人类社会早期,地理环境也间接影响了人的心理,而且效果明显。但是,地理环境毕竟在社会之外。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不会占据主要地位。换句话说,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地理环境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更不是主导因素。有鉴于此,在介绍地理学的文化功能时,我们会把“人性化的自然-文化景观”作为对应因素,同时把重点放在人类早期历史上。

长期以来,人们把黄河流域视为中国文化的摇篮。但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实践证明,不仅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都有45000年的文明史,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文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受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大河成为人类文化之母。我国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几乎都分布在大河及其支流,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齐家文化,淮河流域的青莲岗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和大溪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珠江流域的南印度陶文化(部分)。

分布在大流域的早期文化区域的特征在东方古代文明中是存在的,这使得古代文明有一种* * *,但中国农业起源的特征毕竟不同于其他古代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和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一般都是利用大河洪水留下的沃土,然后灌溉,种植小麦,发展农业。然而,生命赖以生存的大河却是独一无二的:尼罗河独流,两河流域只有一种气候,其他地方多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没有其他大河相得益彰。所以这些文明古国地区严重依赖大河,比如埃及。直到近代,人口集中地区几乎都集中在尼罗河两岸。所以有人说“埃及是尼罗河送的礼物”。

中国文化虽然发源于大河流域,但由于地形复杂,种植品种繁多,不必拘泥于大河赋予的沃土。同时,由于有南北五大水系遥相呼应,密集支撑着天津,方便了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尤其是在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利用河运更为重要。在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区域的相互渗透是由于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