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介绍

苏绣是苏州刺绣品的总称,苏州镇湖绣最为著名。

苏绣即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现已遍布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苏绣的发源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丝绸丰富,自古就是锦绣风光之乡。

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织锦,多彩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中国苏绣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刺绣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奖项。

刺绣种类齐全: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和单面绣;按体量造型,有台屏、壁屏、落地屏、大型组合屏;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等。

扩展数据

工艺技术

“劈”是苏绣技法之一,即把一根花线分成若干部分,讲究线的合理使用和丝原理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面料、颜色、题材,不仅灵活地融合了针,还拆分了花线的粗细,从而充分表现了物象的质感。

如苏州绣金鱼尾,线要细,针要空,以示轻盈通透,绣鱼身的线要略粗,针要密,以示富贵,如绣石、老树茎等。,而且线条要粗,针脚不能太均匀。再比如绣猫,要根据物体毛发的变化规律掌握丝绸原理,让绣猫毛茸茸的地形生动传神。

苏绣工艺善于总结经验,寻找新路。继《刺绣》、《双面绣》之后,又成功创作出异色双面绣、异色双面绣等新作品。就艺术刺绣的纯欣赏而言,是以针代笔,技法和针法的特点就是四个字:“和谐无痕,熨烫均匀,线头清晰,发丝轻盈松散。”

可以说,苏绣技术在反映时代的新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除了部分满足国内人民的需求外,苏绣还出口到日本、意大利、摩洛哥、新西兰、美国等近60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渊源

苏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此后,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明朝(1368 ~ 1644),苏绣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副业,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绣”的局面。

清代(公元1644 ~ 1911)苏绣以“精致典雅”著称。当时,苏州还被称为“刺绣之城”。清朝中后期,苏绣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双面绣”,只在苏州。

民国时期(公元1912 ~ 1949),由于连年战乱,苏绣业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后,国家成立苏绣研究所,开办刺绣培训班。

苏绣从18针发展到今天的40多针。苏绣风格独特,图案精美,构思巧妙,刺绣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淡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刺绣技艺的特点是“平、齐、细、密、谐、滑、匀”。从类型上来说,苏绣作品主要可以分为零切。

百度百科-苏绣

百度百科-中国四大名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