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济发展史。
港口,珠海最具优势的核心资源,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一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来,珠海港从一个小规模的内河渡口、渔港,成为珠三角西岸乃至整个西江流域港口群的“领头羊”。
如今,在高栏港,654.38+10万吨级、654.38+0.5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正在建设中,新的国际航线不断开辟,内河港口联盟已经成立,围绕港口形成的产业链正在逐步集聚。
高栏港正在向集深水、高效、环保于一体,吞吐量过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万至500万标箱的新一代区域枢纽港迈进。
特区30年:港口吞吐量增长278倍。
1978年的珠海还是一个边境小城,只有13艘汽船和8艘驳船。香洲港虽然是解放后广东省的主要港口,但当时珠海的港口主要是小型渔港和轮渡。多年来,珠海县港口吞吐量一直徘徊在654.38+0.8万吨左右。
65438年至0980年,珠海经济特区成立,珠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开始悄然萌芽。从1979到1985,珠海在港口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30万元,重点建设和发展九洲港和前山港。五年来,珠海港口吞吐量增长9倍,达到654.38+0.92万吨。
2010,珠海经济特区进入“立年”。从高栏港出发,国际集装箱航线可直达南美,西江驳船可直达广西梧州。今年,以高栏港为首的珠海港年吞吐量有望达到5000万吨,比30年前增长278倍。
在珠海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十大重点工程”中,未来3至5年,高栏港经济区枢纽工程建设和产业投资总额将达到6543.8+0.30亿元以上。高栏港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码头,正成为辐射周边、带动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枢纽港。
九洲港:打通香港“水上黄金通道”
1980,九洲港客运码头、小型货运码头开工建设。9月,1982,珠海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口岸九洲港建成,随后开通至香港、深圳蛇口两条航线。珠海到深圳、香港的运输时间缩短到1小时以上。珠海直通香港世贸中心的大门已经打开。
九洲港客运码头,建于1982,有5个泊位,可同时靠泊5艘飞翼船或双体船,也可靠泊800座大型客船。小型货运码头有三个泊位,可可靠停泊1.500吨的货船和集装箱船,年货物吞吐量80万吨。当时,如此规模的九洲港不仅是珠三角西岸唯一的深水港,也是珠海最大的综合客货码头。
20多年前,一些看到经济特区发展潜力的香港投资者通过这条主水道来到珠海办厂创业。这一投资热潮后来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港资企业,如天威马飞等。
直到今天,九洲港依然是珠海水路连接深港的重要窗口,九洲港集装箱码头依然是珠海众多企业物流链中的重要一环。28年来,九洲港至香港的高速客船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黄金水道”,是珠海与香港更广泛、更紧密合作的必要交通基础。
高栏港:落实珠海“以港建市”的重任
90年代以前,香洲港、九洲港、静安港、前山港主要服务于珠海自身的城市建设和对港贸易,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为西江入海口的“门户城市”,珠海仍然没有万吨级深水港,没有国际集装箱航线,这意味着港口并没有真正向世界敞开大门。
1992年,珠海大道和高栏港、两个2万吨级多功能码头、连接南水镇和高栏岛的连岛大堤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此,高栏港带着以港兴市美好愿望,登上了珠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
2008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港建市”的发展战略。高栏港岸线68.5公里,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100多个,具备建设30万吨级以上石化码头的条件,年设计吞吐量654.38+5亿吨以上,真正成为珠海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2008年7月,港口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市港口管理局、珠海港控股集团、高栏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成功成立,形成了港口行政管理、港口经营开发、港口建设管理分工明确、一体化联动的新体制。近两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珠海港仍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进而提出“向亿吨大港迈进”!
但在港口众多的珠三角地区,高栏港要走向亿吨级港口并不容易。面对集装箱吞吐量可观的盐田港和南沙港,珠海港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2009年,珠海港煤油气吞吐量2490万吨,占广东能源吞吐量的23%,其中成品油占15.86%,液化气占20.58%,居广东第二位。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使珠海港避免了与周边港口的同质化竞争,缩小了与先进港口的差距。
为此,高栏港在大力建设集装箱码头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煤炭码头、矿石码头和石化码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8万吨级石油码头和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65438+万吨级煤炭码头和15万吨级矿石码头。
随着港口的发展,港口生产与临港产业互动的优势逐渐显现。高栏港的开发不仅带动了珠海大型电力、石化、造船、航空、装备制造等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发展,还成功吸引了壳牌石油、BP化工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石油、中海油、CSSC等在珠海投资。也促进了珠海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极大提升了珠海的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