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佳六世穿越云塔的传承
文彬统治后,他的祖父顾企石(1865-1930)继承了文彬留下的藏画的三分之一,并进一步加以扩展。公祖奇石本人是一位精通书画的艺术家,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典雅丰富,名重于世。他以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眼光,收藏了广泛的书画作品,收藏了千余幅,达到了云楼绘画收藏的鼎盛时期。齐世功在收藏上的努力和成功,可见于《国云楼续书画故事》的编纂。自古创业难,守业更难。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看不起他们那一代的大藏家,比如明相子敬、清安益州、梁庆标等。,其财富曾辉煌一时。但由于后世的奢靡之风,财产之争,社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变迁,或者水火之灾,使他们不能世代相守,造成损失和损害,使他们遭受了祖先的苦难。
在长达一百年的岁月里,前三代的先辈们呕心沥血,打造出了一座能在江南鹤立鸡群的书画宝库。如何长期完整地保存这批历史文化遗产,是后人面临的难题。当初,文彬著名的藏画室名为云塔,既表现了他视书画为流云的豁达,又蕴含着流云不散的隐忧。果然如初院所料,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外族入侵不断,尤其是日本侵华期间,江南沦陷,环境险恶,国云楼收藏的书画一次次经历劫难。
先父泽洋(字公雄,1897-1951)和先母沈同月(1896-1978)继承了父辈分析的书画藏品的四分之一,数量在300件以上。那时候我住在苏州朱家院。1937年8月6日,日军对苏州进行了空袭。一颗炸弹落在我家院子里,炸飞了窗户和院子里的杂物。还好,书房里的书画没有受到伤害。父母怕再有灾难,急忙带了些精美的书画,避开梨树镇的光线,后来又雇了一条船,运了一个画箱,搬到光复山区。1938年初,在姑母顾言的帮助下,父亲决定和家人一起把字画搬到上海的租界。不料,送去运输的卡车半路出了事故,停在常熟城外的路上,受到日本兵的盘问。还好一个随车来的日本朋友处理了一下,把他们送走了。看到这种危急的情况,父亲带着满满一卡车的书画匆匆赶往上海。两个儿子被留在常熟汽车站的一个小店,因为车上装满了画箱,没有地方了。直到第二天又来了一辆卡车,他们的家人才把他们接回上海。
在父亲母亲的保护下,这些书画历经艰难险阻,最终避免了灾难,得以安全保存。我们一家在上海度过了漫长的七年。那时候经济拮据,生活很辛苦,但父母节俭,一幅古画都没卖过。他们说,这些书画是祖先保存下来的中国艺术精华,必须保存和发扬。
解放后,社会稳定,国家建设蒸蒸日上,我们看到了希望,不必担心逝去。1951年,父亲在弥留之际表达了自己想了很久的想法,并做出决定:“我们把它送人吧,把我们收藏的书画献给国家。”我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顾、顾六、顾佛、顾、顾)根据我父亲的遗愿,分别于1951年和1959年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308件名家书法书画。至此,云塔画作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批书画得到了最好的归宿。如果说顾的前几代祖师爷出于热爱书画的目的,对古代书画的收藏倾注了无数心血和财力,那么后两代祖师爷为了保护、收藏、丰富这些珍品,历尽艰辛,实在是外人难以感知。正因为如此,我们把收藏古书画视为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和祖国文化遗产的神圣职责,而不是私有财产。这些字画珍品如果被收入国家博物馆,可以得到更好的保存。同时,在深入学习和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说他们是“过眼云烟”,变成了“映世”,我们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