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皇帝
帝,古为天,光之意,“因其赋予万物以生命,故称帝。”
帝,生物之主,兴义之宗,“因其多产而称帝。”
皇帝是最高的,皇帝是最低的。古代皇帝的意思是天地,皇帝这个词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的主宰!
“黄”的由来
公元前3000年到之前的21世纪,是中华文明的开端,有三皇五帝。黄三的说法不同,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和神农。传说傅,又名帝,以知神之德创造八卦,教百姓织网,从事渔猎牧业,并结婚,以为礼,订书约,代结绳索。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大约5000年前考古发现的。因此,傅确实应该是中国文化的最早代表。女娲是继伏西施之后的世界霸主。他创造了笙簧,这是音乐的开端。据说她练石头补天,采芦苇灰止深水。神农(炎帝)是女娲之后的天下之主。据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他还创造了班卓琴,开始了蜡祭和市场。好像到他开始的时候,中华民族就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了。
“皇帝”的由来
“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的记载。五帝列传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名轩辕、雄师,原居西北,后迁居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后人把称为神农、姜、或骊山。当时,南方强大的九黎民族在其首领蚩尤的带领下,与颜地争夺黄河下游。颜地失败了,向北逃,向黄帝求助,并结成联盟。黄帝的统帅燕、黄和蚩尤在涿鹿之战。在李牧将军的帮助下,黄帝打败了蚩尤,蚩尤也因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部落之间爆发战争,黄帝打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尊黄帝为主,炎黄各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为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一直是炎黄子孙,又因为炎黄部落融合成中华民族,所以也叫炎黄子孙。
“皇帝”的由来
历史上称君主为“皇帝”,始于秦始皇。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国王”或简单的“皇帝”和“皇帝”,如周文王,周武王,黄三和五帝。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落,诸侯争霸。一些强大诸侯国的君主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平定天下。嬴政认为这是古代。
有些成就,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不能称之为成功,并传给后代。于是就让李四等人去研究如何改头衔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量后,向秦王报告,古代有帝王、黄帝、泰皇,泰皇最贵,可以改王为泰皇。秦王再三考虑后,认为自己“在黄三德高望重,胜过五帝”,决定用“皇帝”这个称呼来表示自己的尊严。
另一种说法是:
秦国灭六国后,秦国的王政觉得自己的成就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他不改名,就不能彰显他的伟大,就不能让后人理解他的崇高理想。于是他召集李四和医生商量改皇帝的名字。
宰相王万写道:“三皇五帝之名,天下之主。事实上,他们占领的领土离方圆只有一千英里。商周成为王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周朝延续了八百年,所以我认为王的称号是最好的。”
秦王政不高兴地说:“我不要商朝七百年的天下,也不要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要一个万古长青的王朝。”
李斯说:“陛下平定天下,现在海中各郡都成了郡,法规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所以陛下的成就是三皇五帝所不能及的。我相信古代有皇帝、黄帝和泰皇,而泰皇是最杰出的。我建议称之为泰皇。”
秦郑王一听,高兴地说:“泰皇还是离不开过去。在我看来,他是以皇帝的身份去了泰国落脚,采用了古代的“皇帝”作为“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人以数计,二世三生,永生不绝。此外,我将庄襄王尊得太高了。”这样,嬴政就被称为“秦始皇”,俗称“秦始皇”
“陛下”的由来
在文艺作品中,经常看到人们称呼皇帝为“陛下”。皇帝为什么叫“陛下”?“陛下”是封建时代对皇帝的臣民的称呼。“陛下”原本是指皇宫的台阶,特指皇帝宝座前的台阶。皇帝来朝时,要在“位置”两侧有一行执剑大臣,以防意外,彰显威望。大臣们往往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来传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谓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今陛下兴义兵,杀贼,平天下,国为郡县,法令统一,自古未有。”后来人们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和皇帝说话,但不敢忘记自己在礼仪上不够格。
“泰黄尚”的由来
秦末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最终获胜。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四面埋伏,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失败,在乌江(今安徽县东北乌江铺)自杀。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后,每天都去看望他的老父亲。谁知有一天他再去探望父亲刘太公时,看到父亲穿着旧外套,拿着扫帚,便毕恭毕敬地迎了上去。刘邦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扶起父亲,但刘太公连连后退。刘太公说:“你是天子。谁敢不尊重你?虽然我是你的父亲,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老百姓不敬皇帝会被砍头。我不想为了这件事打破世界的法律和秩序。”汉高祖急坏了,想不出一个不失礼的好办法来对待父亲。后来有大臣说,秦始皇把死去的父亲尊为太上皇,建议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喜出望外,马上举行仪式,把刘太公送上了王位。太上皇从此被称为“太上皇”,这个名字代代相传。
皇帝是一个威权政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文的“皇帝”一词据说是秦始皇创造的,是“黄三”和“五帝”的组合。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被称为“始皇帝”。从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232年的天皇制时期。皇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杰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称自己为“我”,别人称他为“陛下”、“万岁”或“圣上”。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也就是皇帝)手中,即“天下万物皆依天下”,但由于治理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秦朝以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中央政府辅助。汉朝这个中央政府是三官九臣的形式,隋朝开始三省六部的制度。因此,即使皇帝年轻,中央政府也能照常运转,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宰相等)的权力。)可能太重,可能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成为皇帝本人,比如王莽篡政。
欧洲
西方的“皇帝”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mperator或caesar,意为罗马军队的最高统治者、国家元首和皇帝。古代欧洲国家的君主通常被称为国王。只有神圣罗马帝国被称为皇帝,因为它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和延续。
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恢复了帝制,因为国王(roi)的称号在大革命后的法国极其不受欢迎,象征着颓废、专制和傲慢,所以拿破仑称自己为皇帝而不是国王。从此“皇帝”的称号有了一种冠冕堂皇、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味道。因此,在1804年,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弗朗茨二世宣布采用“奥地利皇帝”的称号,并在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1867年,奥地利帝国实行二元君主制,改为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还担任匈牙利国王(代替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俄罗斯
1721年,俄国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大将军称号,这与他更强大的君权和更大的国家是相称的。俄国元老院直接将罗马皇帝的拉丁头衔赠送给彼得。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果之一。在此之前,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沙皇”,意为“凯撒”。
普鲁士
德国的“皇帝”是指凯撒,凯撒,而不是元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用德语写成R?米舍尔·凯泽,拉丁文写为罗马皇帝。都是“罗马皇帝”的意思。18世纪后,欧洲多国成为专制君主国,皇帝称号多用作专制君主称号。当时欧洲只有三个皇帝:法国(拿破仑)、奥地利和俄罗斯。1850年,德国联邦议院曾给予普鲁士国王皇帝称号,但被否决。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后,普鲁士国王才接受这一称号。
不列颠,英国
英国一直是一个王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王,继承了莫卧儿皇帝的王位。她的头衔是“上帝保佑大不列颠、爱尔兰和海外领土的女王,上帝教会的捍卫者,印度女王”
这就是所谓“大英帝国”的由来。但确切地说,应该说有两个国家的君主是一样的,大不列颠王国(及其海外领地)和印度帝国。英国在印度的直接统治者是总督,直译为“副国王”,直译为“总督”。英国皇帝叫皇帝,皇后叫皇后。
继维多利亚女王之后,英国君主对男性的称呼是“伟大的皇帝国王”。只有爱德华七世国王、乔治五世国王和乔治六世国王用过这个头衔。爱德华八世未加冕就退位,乔治六世时期印度独立,印度皇帝称号被取消。
其他的
自从彼得一世和拿破仑把“皇帝”这个称号作为伟大皇帝的称号和象征之后,一些小国的君主也自称皇帝,比如来自葡萄牙的巴西皇帝,自称墨西哥皇帝的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等等。海地独立后,曾经有一个奴隶出身的黑皇帝——亨利一世,埃塞俄比亚也有一个皇帝,但更准确的翻译是“万王之王(the king of Wangs),犹太人的狮子”。因为在埃塞俄比亚,国王也是和公爵、伯爵一样的贵族头衔。中非共和国总统博卡萨也在上世纪70年代加冕为皇帝。
匈奴用可汗,突厥和蒙古人用可汗。日本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隋朝,日本天皇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天武天皇673-688年左右写的《纯鸟御元令》。中国在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称日本国家元首为天皇。李朝和阮朝之后,越南君主在国内自称皇帝,而在中国则称国王。朝鲜在1896之后变成了一个帝国,它的国王李希也改名为天皇。
当今世界还有很多王国,大部分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多少实权。据小范围统计,现存王国29个,其中亚洲14个,欧洲11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经去世40年了,越南末代皇帝保达前年在法国去世。世界上有多少皇帝的后代?开国、治国、亡国,朝代兴亡,都离不开皇帝。君王成了历史名词,中国永远不会有皇帝,留下了大量史料供后人挖掘。研究中国历史,必须从“帝王之学”入手。
中国有多少个皇帝?众说纷纭。如果只从秦始皇算起,秦朝有2个,汉朝有31,三国有11,晋朝有16,芜湖十六国有78个,南北朝有59个,隋朝有3个,唐朝有22个,五代十国有55个,宋朝有65438+。清朝有12人,还有南明、北苑,其他如李自成、张,还有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袁世凯,甚至被称为洪宪帝只有两个月,加起来有408人。
但如果加上秦始皇之前840年的东周、西周、春秋、战国的国王、王子、侯爵,就更多了。这些王永远是***121,217,23。如果算上周朝之前的商夏60个皇帝,中国应该有829个皇帝。
[编辑此段]中国的小皇帝
12岁以下登基:
汉朝/汉族/汉语/人类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赵涵皇帝刘弗陵(8岁登基,21岁去世)。
汉平帝刘戡(9岁登基,享年14岁)。
刘英(2岁登基,21岁去世)。
东汉
汉武帝刘钊(10岁即位,27岁去世)
刘龙,汉朝皇帝(100天即位,1岁去世)
汉顺帝刘保(11岁即位,30岁去世)
汉崇皇帝刘炳(2岁即位,3岁去世)
汉武帝刘缵(8岁即位,9岁去世)
刘虹,汉朝皇帝(12岁即位,34岁去世)。
汉献帝刘勰(9岁即位,54岁去世)
三国
魏国(公元220-265年)
齐威国王曹芳(8岁登基,45岁去世)
周朝的一个国家
孙良(12岁,20岁去世)。
促进
东晋(317-420)
晋成帝司马燕(8岁登基,25岁去世)
晋穆迪司马丹(2岁登基,21岁去世)
司马曜,晋孝帝(11岁即位,35岁去世)。
南北朝
南朝
宋朝;姓
宋以后,刘被废(12岁登基,13岁去世)。
宋舜帝(11岁登基,14岁去世)。
北朝
北魏(386-534)
北魏孝文帝袁弘(5岁即位,33岁去世)
北魏孝明皇帝袁遗(6岁即位,19岁去世)
北魏少主袁昭(3岁即位,3岁去世)
东魏(534-550)
元山简,东魏孝景帝(11岁即位,28岁去世)
北齐王朝(550-577)
高伟(8岁登基,21岁去世)
北齐少主高峰(8岁即位,8岁去世)
北周(557-581)
于燕文,北周景帝(7岁即位,9岁去世)
五代十国
后周(951-960)
柴宗训,后周恭帝(7岁即位,16岁去世)。
宋朝;姓
北宋
宋哲宗·赵旭(10岁登基,25岁去世)
南宋
宋恭帝(4岁登基,5岁去世)
宋端宗(7岁登基,10岁去世)
宋·游助(7岁登基,8岁去世)
辽朝/辽河/老宁省/辽远/太师
辽圣宗(12岁登基,61岁去世)
西夏
西夏的宗彝(2岁登基,21岁去世)
西夏的惠宗(8岁登基,27岁去世)
西夏的教派崇拜(4岁登基,58岁去世)
元朝(1206-1368年)
天顺帝(9岁登基)
元宁宗(7岁登基,7岁去世)
明亮的
明英宗(9岁登基,39岁去世)
明神宗(10岁登基,57岁去世)
干净的
清世祖(6岁登基,24岁去世)
清圣人(8岁即位,69岁去世)
穆青宗(6岁即位,19岁去世)
清德宗(4岁登基,38岁去世)
清宫宗(2岁即位)
中国的皇帝(国王)既有正统王朝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有政变和夺权建立的政权,还有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有1000多个皇帝!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纥)、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国(大地震)、南诏(大蒙、吉文、大丰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