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是如何演变的?

关于粤语的起源,首先要搞清楚粤语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认为粤语来源于古代百越语,这是不正确的。粤语确实保留了一些古越语的成分,但其主要来源是古代中国的语言,即雅言。现在粤语影响很广,很多电视剧都加入了很多粤语幽默的情节,比如《武林外传》。

雅言是以黄帝为首的中国部落联盟所使用的原始汉语为基础的。到了周朝,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国语,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官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方言各不相同,官方往来、士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曾说:“孔子说话有礼貌,诗词书法有礼貌。”秦朝征服了百越之地,招募前六国的逃亡者,以及他们的丈夫和妻子,到岭南做“寮民”。这些定居者“来自五湖四海”,所以他们必须在交流中使用优雅。但由于定居者单独定居田地,他们的语言只在村落间传递,并没有传遍整个岭南。直到赵佗建立南越,还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习俗,说百越土著语。可见,雅言在岭南并未传过,只是有几个面积不大的“雅言岛”。

雅词在岭南的传播始于西汉以后。汉武帝设“趾趾刺史”督郡,东汉时撤趾趾刺史,设交州。脚趾秘书处和胶州都是汉族政权,所以官方交流必须礼貌。绝大多数时候,趾趾刺史部和交州府都设在广信(今肇庆开设),雅言最早是在广信使用的。广信也是岭南早期的商贸中心。汉武帝从徐闻、合浦派出使者,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用丝绸、瓷器等买回珍珠、釉陶、石头等海外珍宝。,并通过南流江-北流江、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通过合江-潇水输出中原。从中原传入的雅词通过商业活动逐渐在这一地区传播开来。

广信也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大批文人学者以此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立博物馆,教授学生。其中,最突出的学者是陈垣和石燮。被称为“凌海儒派”的陈垣,晚年回到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开创者之一。上协担任交趾县令40余年,曾是“七郡总督”。许多来自中原的学者钦佩他的名字,并前来依附。他们游历了交趾、广信等地讲学。这些文人在中原传播中国文化所用的,当然是以汉字为记录符号的雅言。原住民在学习中国文化和汉字的同时,也学习了优雅的文字。这些土著的语言差异很大,他们之间无法交流,也没有文字。所以部落除了在与汉人交往时使用优雅之外,在交往中也使用优雅。这样雅言就成了各个土著部落的* * *谐音,就像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交往中使用雅言一样,形成了双语体系,在自己的部落中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中使用雅言。

粤语形成之初,粤语与中原汉语并无明显区别。晋朝以后先是“五乱中国”,接着是南北分治200多年。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周朝以来,一直作为国语的雅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来的粤语,并没有像中原汉语那样发生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音韵。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韵母的合流,塞擦音韵母的弱化和脱落,浊回和入声三调,这些在很多方言中都很常见,但都被粤语所排斥。”所以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地区发展成了现代官话和普通话,而粤语则更好地继承了雅言的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