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和PTCA有什么区别?都是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通过心脏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液灌注的治疗方法。

计算机与其外围设备互联标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0含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通过心脏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液灌注的治疗方法。

93%的人也看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e固态硬盘

主板

显卡

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通过心脏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液灌注的治疗方法。

发展历史

1844年,伯纳德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心脏。65438年至0929年,德国医生福斯曼首次从其肘静脉插入导管并通过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拍摄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先后进行右心导管和左心导管。1953年,塞尔丁格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手术需要血管切开的历史。1958中,Sones在一次主动脉造影术中不慎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注射了造影剂,为右冠状动脉造影术。这一偶然而危险的事件成为现代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开端。从65438年到0967年,Judkins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这项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德国的Gruentzig在1977首先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普及,适应症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发展迅速,各种手术设备(如导管、球囊等)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治疗。从65438年到0986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人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显著降低PTCA的再狭窄,并能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又一里程碑。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DES)投入临床,显著降低了支架的再狭窄率,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带入了一个新时代[1]。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介入治疗是缓解有大量心肌缺血证据的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2.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主张早期介入治疗。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在充分药物治疗期间反复发作心绞痛或心肌缺血或活动耐受力低下;血心肌酶指数升高;心电图出现新的ST段压低;心力衰竭或二尖瓣反流或原反流恶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个月内接受过介入治疗;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期死亡风险,改善远期预后。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和最初的治疗,分为不同的策略:

(1)直接PCI: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小时内直接经PCI开放IRA。直接PCI可以及时、有效、持续地开通IRA。建议“入口-气球开放”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对于12小时内(尤其是3-12小时内)的患者,尤其是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直接PCI。对于患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仍有缺血症状、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也建议直接PCI。心源性休克患者,时间可放宽至36小时。但是,对于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且无缺血症状的患者,不建议进行PCI。

(2)转院PCI:首诊医院没有条件直接PCI,患者不能立即溶栓,会转到有PCI条件的医院直接PCI。

(3)补救性PCI:溶栓失败后,IRA仍处于闭塞状态,对IRA进行PCI。

(4)易化PCI:在发病12小时内,拟行PCI的患者应在PCI前有计划地提前使用溶栓或抗血小板药物,以便尽早开通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