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司令员高桥简介

现代人物的中文名:高桥。

别名:高明海、、许。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省密山县(今黑龙江省密山县)

出生日期:1916。

死亡日期:1944年3月29日。

职业:八路军指挥官

毕业学校:黄埔军校洛阳分校

信仰:* *唯物主义

(历史上的lishixinzhi.com)高桥人物

高桥,原名高明海,又名,别名、许。出生于1916,吉林省密山县(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家乡沦陷。正在读书的高桥一怒之下入关,进了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四届毕业生)。他决心弃文从军,用枪赶走日本侵略者。当时,* * * * * *坚持不抵抗政策,不顾国家沦陷。高桥不愿意在* * *军中找工作,决心投身* * *领导的抗日救国事业(去唐山冀东海关当职员)。

1938年,* * *冀东地方组织领导冀东人民在冀东掀起了一场大起义,高桥毅然投身于这场大起义,加入了中国。高桥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五兵团副参谋长、第五中队队长、冀东军分区第十三团营长。

1940年,奉命率一营在河北省蓟县邦均镇附近的大仙渠伏击日军。几十名日军被困在他们的伏击圈里,除了1逃脱的日军外,全部阵亡。他们还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

1941年4月,高桥率部在河北省玉田县伏击日军军车3辆,击毙敌军官兵60余人。高桥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坚定的抗日信念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也得到了游击区爱国人士的称赞。

1941年8月,为了开辟敌后根据地,上级派高桥率部挺进热河发动民众,开展游击战争。高桥没有辜负他的重托。在日伪当局戒备森严,弹药供应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坚持对敌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取得了敌占区人民的信任,成功地开辟了遵化以北、佛爷岭、寿王坟以西的大片抗日游击区。

1943年5月,冀东军分区决定将敌后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区队,高桥任第三区队长,配合当地抗日民主政权活动于永德、平泉、宁城一带。他依靠当地人民,灵活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扰敌,使日伪当局不得安宁。这年春天,高桥率小股精干力量,突袭平泉县黄土梁子伪警察局,民众群情激愤,打死伪警察局长等3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消息传开,附近的百姓拍手叫好,也让一小撮汉奸胆战心惊。不久后,他率部在平泉县大营子伏击前来“讨伐”的日军守备队,打死日军守备队长山本和30多名士兵。游击区的人们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高桥部队”。为了切断八路军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日伪当局实行“聚家并村”政策,对长城内外千里居民区实行杀、烧、抢的政策,造成东起九门口,西至独石口以北老张坝的千里“无人区”。长城内外的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阶段。在严峻的形势下,高桥带领部队坚持不退出游击区,以顽强的战斗精神与敌人周旋。

1943年7月,平泉县日军发现高桥带领100余人向一个小山村转移,立即出动200余人追击。高桥并没有正面迎敌,而是引兵声东击西,南北转向,与敌兜圈子。7天后,敌人疲惫不堪,高桥措手不及,找机会攻击敌人,杀死伪平泉县协和会长信夫仁科等20余人,成功摆脱敌人,取得又一次胜利。1944年2月,奉命领兵攻宁城。经过激战,守城的敌人仓惶弃城而逃。高桥和他的手下成功收复了这个重镇,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布匹。日伪当局动员了一万多名伪军和警察对高桥部队进行了残酷的扫荡。为了保存实力,粉碎敌人的进攻,高桥决定化整为零,分散打游击。他把三个队分成三个小股对付敌人,他率领1排继续在游击中心进行斗争。由于敌人残酷的“无人区”政策,部队的补给几乎中断,战士们几十天缺衣少食。他们只能用野菜充饥,用树叶和柴火堵住洞穴御寒。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高桥鼓励战士们坚持斗争,主动进攻,夺取给养,补充自己,使敌人的“讨伐”多次失败。

1944年3月,一支八九百伪军的“讨伐”队伍尾随而来,包围了宁城以西的老西沟村,高桥的小部队在此扎营。29日,高桥掩护士兵转移时,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解放后,为了纪念高桥烈士的抗日功绩,当地群众将老西沟村改名为高桥村,并在宁城县天一镇建了一座公墓。内蒙古宁城县天一镇北面有一片松林,庄严肃穆。松树的四周是一块石碑,不超过两米高,但在人们心中,它是云中的山峰。一名职员被埋在纪念碑下。* * *委员是高桥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