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圣地九华山有哪些国家重点保护的寺庙?

永恒檀香林位于九华山街西南。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花城寺72间茅舍之一。光绪十二年,私有制重修。1912扩大方丈福星和尚,给居士“福慧双修”额。住持真安和尚扩建寺院,安丹接管人群。1928-1949连战、渡海、长盛、云景、星朗先后持仓。1958-1977是九华山佛教大队驻地。重建于1982。1978-1985是九华山佛教协会的驻地。全寺建筑面积2849平方米,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林坦全寺由四个殿堂式的卧室和一个宫殿式的大雄宝殿组成。东边有僧院和寮屋,有敞厅,三层亭子,有落水小天井。西边是云水大厅,有四个开放的房间,两层楼和一个小露台。僧房与云水殿之间有一间前厅,用隔墙分为弥勒佛殿和韦陀殿,进深20.5米。大厅两边有两个亭子。韦陀堂前有两个小雕像,一个是和尚,一手拿着薄如纸的酒盅,一手拿着一根断了的香蕉,笑眯眯的,嘻嘻哈哈的,手舞足蹈的,像是喝醉了酒,逍遥自在。另一个是疯和尚,赤着脚,挥着佛尘,左肋下插着扫帚。据说这是南宋的风暴和尚。他痛恨杀害岳飞的奸臣秦桧。他一心想消灭秦贼,手里拿着扫帚。只要是人多聚集的地方,哪怕是干净的,他也挥舞着扫帚,说这是“扫秦”(意为扫清),鼓动人们* * *灭奸。在韦陀的神庙里,韦陀身穿盔甲,手持金刚杵。弥勒佛殿中供奉的阿弥陀佛,与侧边的观世音菩萨、右边的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从韦陀大厅向左,入口处有另一个亭子。楼上佛堂宽敞,楼下大殿高大古色古香。大殿前的庭院狭长,四周是仓库和僧人的茅舍。从韦陀大厅向右,进入角门,穿过建筑之间的小巷,就是另一组大厅。楼下有三间敞厅,屏风后和左右两端各有十间,楼上佛寺周围有十余间,三楼也是接待香客的住房。楼前天井上,挂着一幅巨幅《墨龙行云图》,左右还挂着《鹭燕秋景》、《秋菊傲霜》、《春兰》、《冬梅》等小品。清雅恬静,供观赏。在两厢建筑的客厅里,有西游记小说人物唐嫣带领孙悟空,朱和沙悟净向西方学习佛经的雕像。这四人远道而来,站在玄关一角,仿佛在等待寺院住持出来迎接,十分有趣。穿过一块石板铺成的长方形天井,可以到达大雄宝殿,干净如洗。大雄宝殿高18m,宽11.5m,深15.5m。抬头看正殿,铁黑色的葫芦立在主脊中间,鱼龙尾贴在两边。飞檐重叠,鱼蜻蜓来,使八角殿更加壮观。重檐之间,绘有青狮蔡峰。在周围的柱子上,雕刻着“八仙”的人物:铁拐李,一瘸一拐,腰间挂着一个葫芦;风度翩翩的吕洞宾,潇洒倜傥,充满春风气息;赤膊露腹的韩仲,必是胡子拉碴,手摇宝扇;张老郭,倒着骑毛驴,凿着渔鼓,要唱一曲《道情》;身着官服的曹国久也来敲檀香板。还有仙女刘海,她正高兴地逗着金蟾。这些都是道教神仙搬来做佛门护法,在佛教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大殿前左右悬挂着古钟,重1000多斤,镀金的大字闪着光。玄关下,佛旗前,有黑底金对联,泥塑。第一联:“山中之伴不负,林中之会只谈因果。”另一副对联:“当你把手臂伸进森林,用太白对联念诵阳明,你突然意识到新罗月亮在南海里满是波浪。”讲的是李白有的《九华》,背诗对联;王阳明上九华,坐东崖燕。“新罗”是黄金宝藏。相传农历七月十五是他的生日,恰逢满月。“南海”指的是观音,普陀山就是“南海观音道场”,与九华山齐名,被称为“菩萨道场”。以前由于交通等条件,佛教徒大多从海外和大陆去九华山、普陀山拜佛。楹联作者兼顾佛教和旅游,用词简练,典雅,通俗。佛座前有一幅对联写道:“父母在九华,我很高兴,如今的檀香山已经是世外桃源了;我愿意坚持很久,想想我在菩提树下有多努力。“这幅对联是一个在家的佛教徒写的,以示虔诚。悉达多乔达摩供奉在大殿中央,阿难和叶佳站在两侧,观音和地藏在两侧。观音像两侧有“金童”和“玉女”,地藏像两侧站着龚敏和明道。大雄宝殿两侧的十八罗汉是由墙壁塑造而成,与祇园寺的十八罗汉不同。从平台到殿梁,十八罗汉被海浪塑造,或站、或坐、或睡或惊。各显神通,在惊涛骇浪中稳如泰山。鳌、鱼、龙、龟、虾、蟹、蚌等水族都在脚边助阵。水面上还有一对空空的“法舟”,顶部有佛龛和佛塔,仿佛是海上奇观。大雄宝殿里的佛像都是用生漆和竹子制成的。有一个可以支撑两三英尺的茎的雕像。佛像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预先雕刻好可分割组合的木质佛像模型,放入整体,用苎麻布包裹,再涂上生漆和铁砂混合的油漆。这样重复九到十三次。原型制作完成后,将模型一个一个拔出,再刮擦打磨,贴上红金制成的“金箔”,金光闪闪的佛像就制作完成了。具有防潮、防腐、防蚁蚀的优点,适用于多雨、浓雾、高湿的江南山区。九华佛寺有很多这样的雕像。正殿两侧是花厅,两层,还有一个花园,取名“山中天”。墙下依地势建有花圃,种有花草。旁边有山泉,用石条建成方池。晶莹剔透,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庭院狭长,因花厅前檐高三尺,走廊宽六尺多,长五尺多,扩大了空间,所以视野开阔,是名副其实的“天上的山”。有五个客厅,中间的第二个开间是开间,两端和屏风后面都有房间,二楼和三楼有16卧室,是接待贵宾的地方。开放式的大厅配有玻璃隔断,雕刻着各种童话故事。闲坐于厅中,可饱览神光岭、万树苍翠、白云袅袅、鸟语花香的芙蓉峰风光,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这真是一个天堂。林坦历史上有三次最重要的革新。第一个是1886年禅师对大雄宝殿的修缮。第二次是1992重建大悲殿;第三次是1998。寺庙的法制是临济宗。花城寺是开光寺,也是九华山的将军丛林。相传金龙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到这里建庙。唐朝开元年间,僧人谭在此居住,寺名“华城”。建中二年(781),池州知府张炎请朝廷将旧额移至殿中。金巧觉于贞元十年(794年)99岁圆寂后,僧人视其为地藏菩萨化身,将城改为地藏道场。南宋末年,方丈高僧光宗,后被称为“观川禅师”。元代至智帝初(1321年),方丈被称为“无像禅师”。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方丈、和尚宗林、法剑,被拓展到丛林中。宣德十年(1435),佛教高僧福清(号。云烟),住在南靖灵谷寺,因年事已高,回到九华山方丈花城寺,重修了大雄宝殿和藏经阁,祖师、金刚、天王、伽蓝,从而扩建了东令寮屋。正教方丈道台和尚跟随港督、法眼、法光扩建了佛堂、方丈、廊子、藏堂、石阶,形成了西溪廖芳。在六年(1569),徽商黄捐资重修。万历三十一年(1603),方丈大批进京,朝廷赐紫衣。清康熙二十年(1681),池州知府于成龙重修加建“聚华楼”,东西72间(又称二宫),华城寺成为“九华寺之冠”,成为总丛林。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1703-1705),三次下诏,派在国内等候的九华进贡,赐银,赐额“九华圣地”。乾隆三十一年(1766),御书题写“封禅”。咸丰七年(1857),寺庙被毁,仅存藏经楼。光绪十六年(1890),住持与信众刘集资重修该寺。1926年,石在此创立(江南九华山佛学院)。1955青阳县人民政府重修寺庙。1968全寺佛像被毁。1981年,该寺改建为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展出文物1800余件。整个寺庙占地3500平方米。1981 9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将花城寺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批准华城寺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祇园寺祇园寺位于九华山山崖西麓应县桥东,是九华山四大丛林(祇园、东亚、百岁、甘露)之首。祇园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723),原名。清康熙年间(1662-1723),为华城寺东阶草堂。嘉庆年间(1796-1820),祇园寺住持人手不足,尼姑庵即将倒闭。各山长老约定,欢迎龙山方丈(1757-1841),在胡夫洞住了二十多年。龙山带领他的弟子达恩等人聚集在祇园寺,开坛,发号施令,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重建寺庙,这是整个山区最大的。它把一座萧条的古庙变成了“十方丛林”,于是改名。同治年间(1862-1874),方丈以大根重修,加棚,安丹接众。光绪三十年(1904),方丈集资修建大殿,为九华山四大大殿。1956年,青阳县人民政府拨款给佛教界重修祇园寺。十年文革浩劫中被毁,1982后逐渐建成。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1984,丛林系统恢复,仁德法师成为方丈。寺庙由宫铃宫、弥勒殿、大雄宝殿、客堂、齐殿、苦院、退休堂、方丈殿、光明讲堂等九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面积5175平方米。除了弥勒殿和大雄宝殿,都是民居建筑。全寺殿宇层层叠叠,蜿蜒曲折,结构精巧,气势磅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灵官殿,它是中国佛教与道教融合的文化象征,从寺庙的结构上已经表现出来。祇园寺的第一殿不是天王殿,而是灵官殿。壁龛中,灵官伫立,身披金甲,面红须髯,双目圆睁,口大额小,据说是“三只眼睛可窥天下事”。钢鞭右手被高高举起,左手握紧拳头,做了一个机械门的手势。这幅图像非常有震撼力。神龛周围有哼和哈两位将军,都是骁勇善战的大眼睛。王灵官原本是道教护体,为什么变成了佛教护体?传说宋末有个新状元不相信地藏菩萨的灵验。他在肉身寺看到藏菩萨的肉身,手里拿着铁锥菩萨的腿,心想:如果是真的,就会流血。不流血就是假的。一个球下来,鲜血淋漓,冠军惊慌地转身就跑。护法韦陀巡山归来,见菩萨腿上流血,问是何事。当他得知新状元铁锥测试真假后,一怒之下,下山逮捕。菩萨拒绝了,但韦陀坚持要去。菩萨以为状元过了巫溪桥,说:“状元过了巫溪桥就算了。”韦陀轻而易举地追上了冠军。冠军已经过了无锡桥。韦陀无法理解他的愤怒,但他追了上去,放下了他的手,杀死了冠军。当地至今还有一座冠军坟。韦陀回寺时,地藏菩萨见韦陀不服从“圣旨”,要了他的命,于是“罢黜”了韦陀,并聘请王灵官护法。灵官像出现在佛寺,大约是金元以后。金元时期,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他说:“儒释道大同小异,三教历来如此。”他又说:“佛教从来都是一家人,两个形状没有区别。”这就是道教神仙为佛教看门的原因。祇园寺有一条浮雕莲花隧道,由100多条长方形的石条铺成。每块石条上有三个等间距的浮雕图案:左右钱古钱币呈圆形,纵向看起来像两串钱;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图案,像水桶的画。莲花盛开的三个步骤。其他图片,如莲花出水,蜻蜓玩荷叶,青蛙蹲在莲蓬下,生动有趣。佛寺建筑中多有莲雕,这是源于僧人对“七宝莲池”玻璃世界的向往。古钱铺路,这是普通寺庙少有的。这个特例来自佛经中的一个故事。相传释迦牟尼在莫杰托国讲经时,佘亚城为孤寡老人改信佛教,老人准备邀请释迦牟尼到他的家乡讲经,于是选择了花园建精舍。当时只有波斯王家的若陀王子花园最好,但不如铺上黄金地板,花大价钱买来寂寞。后来若陀皈依佛门,自动赐园。请向释迦牟尼解释这个。于是这个园子的名字就被冠上了他的两个名字,合称“孤园若陀树”。祇园庙隧道是用钱雕刻的,象征着释迦牟尼的圣地。庙门的门楼宽五间,高三间。门口三层游廊铺着金色琉璃瓦,飞檐高耸,檐角龙头探出头来,吐着舌头,有云之势。董亮的雕刻和绘画精美异常,有玄奘取经、水淹金山、渭水钓鱼等神话故事。门槛墙上有一块白底蓝白相间的瓷匾,上面刻着“祇园寺”的名字。寺内所有建筑都分布在四层桥台上。一楼基座高五米,有灵官殿、弥勒殿、客堂、唐琦殿、退休堂。其中,被称为天王殿。弥勒佛坐在龛中间,“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一碗饭,独自行万里路”是他的两句诗,两侧是四大天王雕像。二楼基座两米高,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35米,宽25米,深19米。房檐上有“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下檐下还挂着金字“大雄宝殿”,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大雄宝殿落成时于右任先生所写。十年浩劫,刮去了“于右任”二字,现在留下的是“退守方丈开恩”的碑文。金黄色琉璃瓦顶上,屋脊和水线用彩瓷堆砌的天王、罗汉像装饰,或动或坐或走,形态各异。狮子、蚕和其他“厌恶胜利”的物体都在其中。殿脊和水线两端饰有青花细瓷鱼龙相吻。飞檐四角挂八对镂空花,檐下有17雕花拱门,相得益彰,气势磅礴。大雄宝殿内,正面有高约12米的三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北面有火焰般的佛光,背后有镜子,闪闪发光。座位下是一朵碧绿的莲花,下面是一个须弥(也叫金刚台),精雕细刻。有一对青花古瓷,嵌锡嵌金烛台高八尺。边上有凤仪,金九龙珠。桌上有香炉和五个供品。金铜编钟重约400斤,铿锵有力。大厅的两个角落挂着一个1000公斤重的钟和一个皮鼓。中间挂着一盏空心八角形的龙凤琉璃灯,也叫少灯、长明灯、长明灯。地面用三尺见方的青砖铺成。佛像前,主持护法仪式的和尚向佛跪拜的地方,是用铁和岩石雕刻的。它有三英尺半长,两英尺多宽,周围刻有中国花边。里面雕了两朵荷花,三片荷叶,三根莲藕,下面还有波浪。雕刻非常精美。佛像的头饰不是僧帽,而是发髻。额头上有一个光滑的红色装饰,叫做“肉包子”。这是用释迦牟尼在雪山苦修的样子,甚至扎头发做成的美丽的“发髻”。“肉夹馍”是最有食欲的大鹏鸟在啄它,是一个人心里取之不尽的疙瘩。大雄宝殿后墙两侧,依次排列着文殊、普贤、十八罗汉的金色塑像。文殊和普贤生活在释迦牟尼周围。文殊骑青狮,显狮力。头上五个结是“五智”;持剑是智慧之剑,叫做“智”。骑着白象,手持如意和莲花的普贤是“李逸童渊”的象征。依序而坐的十八罗汉,也称为“十八尊者”。其中十六位是释迦牟尼讲经时经常跟随的弟子,另外两位是最完整的古书《法注释》的作者清祐(斯里兰卡人)和唐代《法经集》的译者玄奘。他们排在十六位之后,十八罗汉或怒而抑,或温婉飘逸,或念经,或凝视双眸,或佯装托腮。在三世佛像的后面,有一组雕像,高30米,宽7米,由连绵的山脉和汹涌的大海塑造而成,称为“岛屿”,上面有各种人物和动物的雕像。中间是赤着脚站在敖鱼头上的观音像,玉女站在左边,金童双手合十向右边顶礼膜拜。旁边有一艘船,“龙宫”上方是韦陀,他持有金刚乘。故事说的是一个富家子弟到南方求道,拜访了五十三位大师,最后被观音收为弟子。这些雕像有老和尚,有穿红绿衣服的小孩,有红头发绿脸的人,有泰然自若的人,有东张西望的人,有盘腿打坐的人,有跑来跑去的人。三楼桥台高六米,有方丈和图书馆。第四层,基座三米高,上面建有一个两层楼的开着门的明亮报告厅。整个建筑依山而立,鳞次栉比,布局紧凑,层次分明。寺庙周围有悬崖峭壁、松林溪流,环境优美,令人神往。清。李万河寺说:

龙曲潭瀑布很深,

春风是一个粘在遥控器上的岑。

丹·克里夫打开了神掌,

白石高悬在处士的心中。

云在山峰上闪耀,

雨过天晴送寒天阴天。

不仅仅是采摘草药和独自寻找顶端,

我只爱幽静的树林。百岁宫百岁宫坐落在九华山的莫空岭(又名“茶霄峰”)上。百岁宫原名“摘星殿”,又称“万年殿”。它与祇园寺、东亚寺、堪罗寺并称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也是九华山为无邪禅师遗体而建的第二体殿。据殿前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河北宛平的于海和尚,以“无邪禅师”为名,从五台山行至九华山,见九峰如莲,便在莫孔岭摘星阁讲经,名为“摘星寺”。“刚住在东岩摘星阁的时候,看到狮子山周围,有乌龟和蛇保护,就脱颖而出了。”此处无瑕,多年食野果,不食烟火熟食,用舌血和金粉,历时20余年抄录《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收藏。他于天启三年(1623)无瑕去世,享年110,被称为“百岁老人”。临死前告诉弟子三年后打开坛子,他就把尸体放进了坛子里。三年后,碰巧秦望被派到山上朝圣,他在晚上看到了晚霞。因为他和无瑕弟子一起看,看到的是皮肉未烂,脸和出生时一样。弟子于是将肉身涂金护体,供奉在殿中,听候朝廷。崇祯三年(1630),明思宗以“为菩萨”命名无邪,题写“为善至善”,并将无邪身塔命名为“莲花宝”。同年,无瑕弟子慧光在此建佛堂,建佛堂,设方丈,令会众,易安为寺。"法律和空间的尺度从它的准备开始."正因为万年寺是为了纪念百岁和尚而建,所以也叫“百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