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并购的历史
2007年,当了40年水手的贾洪祥迎来了人生的亮点,成为大新华物流的董事长。
大新华物流集团是海航集团实力雄厚的子公司。贾宏祥在任的四年间,将老东家“买中买”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先后收购了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山东海丰,玩得不亦乐乎。
而贾宏翔擅长收购,但收购后如何管理这些公司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直到2011,贾宏祥花了四年时间才想通,最终导致大新华物流业绩报告绿色,资金链出现问题,法律官司一大堆。
所以,贾鸿祥落败了,却给海航集团留下了潜伏的危机。
2008年,大新华物流集团从沙钢船务租用了好望角号巨轮,海航集团是担保人。两年后,大新华收到了船,沙钢船务却没有收到租金。
沙钢船务收不到钱。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走法律程序。
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后大新华肯定输了。海航集团作为担保人,也有坐在一起的责任。
此时,HNA旅游从美国引进了豪华邮轮“海娜号”,这是内地第一艘豪华邮轮,为海航集团的事业线再添一朵红花。
受诉讼影响,海航集团从未赔偿沙钢船务担保责任费275万美元。在大新华集团“全球讨债”的情况下,海娜号开始了对海航集团的贡献:2013首航越南成功,第二次航行韩国成功。
正是在韩国发生了一些事情。
因为沙钢船务一直不明白,海航集团是一家3000亿资产的公司,为什么不亏损?
有钱人欠钱不还。太离谱了!!
于是我把官司打到韩国。也就是说,沙钢船务向韩国法院出示了证据和保证书。韩国法院确认无误后,扣留了刚刚游到韩国济州港的海娜号。
当时船上几乎有2300多名船员和游客。
海航集团接到消息后,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公关团队,安抚游客的情绪,然后派了5架飞机去韩国接游客,然后想方设法让高层的人给韩国法院施压,操纵舆论让人觉得:韩国,这是不对的。
从海航集团的公关手段来看,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把损失降到最低,成功让海娜号回家,是一场漂亮的公关战案。
但从这次事件来看,那些投资者看到了海航集团的危机防范问题,以后投资海航集团会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大新华集团在这一年宣布破产重组。
大新华集团出事了,海航集团在管。
然而,海航集团并没有从大新华集团的危机中吸取教训。7年后,它也走上了和大新华集团一样的命运。
二
海航集团的前身是海南航空。1993,海南航空成立,公司只有1000万,连买飞机机翼都不够。
然而今年,股份制改革的东风吹来,海航得到这个好消息,赚了2544.38+0亿,却还是买不起飞机。
没关系。海航集团有超级融资手段,从海南交行拿到了两架波音737-300,没有任何抵押。
5月2日,1993,HNA首航从海南海口飞往北京,预示着它的第一次胜利。
接下来,HNA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更多的飞机,开发更多的航线,让一些人愿意乘坐他们的飞机。
然而,我能在哪里得到钱?靠赚飞机票,估计要好几年才能回本。HNA显然不会选择稳扎稳打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他的老本行:融资。
1995,HNA获得2500万美元融资;两年后,HNA在b股市场上市,融资2.77亿元;再过两年,HNA的价值会上升,a股上市会达到9.43亿。
丰富,大胆,广阔。海航注重融资和发展,短短几年,成为中国重要的地方航空。
2000年,HNA迎来了他的第一次打击,他的自卑感也来源于此。
2001 65438+2月11,中国加入WTO,这预示着中国将加入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危机感:国外企业纷纷来中国抢生意。
而且从实力上来说,中国所有的民航飞机都不如一个国际大航空集团。
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前,民航总局就开始布局,宣布重组国内民航企业,以国航、东航、南航为龙头。也就是说,海航将被其中一家龙头公司收购。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了七年的民航来说,取得点成绩是很难的,不会白白交给别人。
时任海航集团CEO的李伟健说:四条腿的桌子比三条腿的桌子好。
这第四站是海航集团。
此时海航集团面临的问题是:航线少,规模小;地域分布和政策支持都很漂亮。
为了解决困局,顺利成为第四条腿,海航集团再次使出他的老手艺:并购。
在合并之前,HNA做了一个聪明的举动:占领机场。海航集团控股海口美兰机场,成为中国首家控股该机场的民航企业。
有了机场,海航集团想让谁飞就让谁飞,天王老子什么时候来都没关系。
接着,HNA收购了几家私营企业,包括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和陕西航空。其中,长安航空提供北京始发黄金航线10余条,山西航空提供支线航线40余条。
这样HNA就有了航线,规模也变大了,地域分布多点开花,有了第四条腿的实力。
2002年,民航总局承认和海航集团统一使用胡代码。
海航集团的这个翻身仗打得很漂亮,他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时代推动他前进,另一方面是他不愿意陷入被合并的结局。所以海航集团反其道而行之,不想被合并,就和别人合并了。
虽然中国民航局承认了海航,但海航集团不在官方计划内,这就意味着HNA是后妈,奶奶不爱她,发展空间的天花板已经给HNA盖好了。
因此,HNA在这个时候显得有点自卑。
HNA不认命,接连杀出三条血路:公务航空、通用航空、海外航空。
2002年底给了HNA一个发展的机会。
当时,非典来袭,民航企业受到强烈冲击,HNA也不例外。就像2020年的情况,大家都呆在家里,谁会坐飞机不出大门呢?
为了规避风险,HNA发散思维,找到了一条“航空+”之路。
它以航空为基础,发展航空相关业务。因此,HNA发展了“航空+酒店”、“航空+旅游”、“航空+商业”等。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海航集团战线太大,业务贼多。
海航集团在中国的发展还算老实稳健,也有了一些名气。就拿“航空+酒店”来说。HNA酒店集团拥有两家五星级酒店,唐拉雅秀酒店和金马酒店。
时间到了2008年,欧美爆发金融危机,海航集团认为自己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第三,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来发展成席卷欧美的金融危机。
在此期间,美股股价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45%,从14279跌至7800附近。
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很多企业资产缩水,价值受挫。
国内很多企业一看就是这些企业便宜,口袋里正好有闲钱,于是开始大规模收购欧美企业,为自己的企业品牌国际化打下基础。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海航集团进化出了老牌艺人的技能:从并购到收购。
时任海航集团董事长的陈峰表示:国际化是海航集团成为世界级卓越的必由之路,并购仍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模式。
小子,并购是海航集团的一种发展模式。
从2010开始,海航集团收购了土耳其的飞机维修公司,尝到了甜头,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渐渐入迷。
HNA的收购历史从2065,438+05年到2065,438+06年达到顶峰,完成了35笔270亿美元的收购。
2016,海航集团挤进世界500强,牛逼。
牛逼是牛逼,但是HNA收购的钱从哪里来?
一个是借,一个是贷。
海南航空已经从航空发展成为一个大集团。靠那些飞机票能有270亿美元吗?号码
因此,为了完成收购计划,HNA在国内借钱,在海外借钱。
海航集团在享受世界500强企业掌声的同时,却在思考如何偿还4680亿元的债务。
荣誉是暂时的,还债是终身的。
HNA还钱的方式是偷鸡贼。我们在这里学到的方法是:股权融资。
2015牛市上升期,股价溢价高,私募可以募集到更多的钱。
HNA旗下有七八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票。韭菜买了他们,HNA得到了钱。HNA用这些钱,一部分用来还债,一部分用来补充营运资金,一部分用来投资优质项目。
投资项目也很鸡贼,去买那些原始股,等公司上市,原始股已经翻了十几倍或者几十倍。
一般来说,按照这种操作,HNA可能会偿还外债。
这只是一种可能。
在2016的收购浪潮中,海外并购的交易价格约为净资产的9.22倍,也就是说多付了9倍的钱。
万达的王健林也不可避免的买下了全球三大娱乐产业,最后不得不卖掉700亿国内资产还债。
因此,无论HNA如何经营,资不抵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27年的发展中,HNA没有形成自己坚实的护城河,投资者在投资时会擦亮眼睛。
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对全世界的企业都很难,资金链会被切断,现金流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对负债累累的HNA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在2021宣布破产重整。
四
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日企越做越大,越做越嚣张,扬言要买下半个美国,走上了海外收购的道路。
但没过多久,日元贬值,日本股价受挫,日企在张之路的扩张结束,M&A伸向世界的手缩回到中国。
并购,收购,最重要的是钱。
没有多少钱,想吃成大胖子自然是一厢情愿。
海航集团海外扩张失败,宣布破产,源于他的开始。
HNA以1000万元起家,融资租下了第一架飞机。民航并购当年,以并购方式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然后用并购的方式扩大自己的业务,拉长战线。
M&A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模式。
不知道现在会不会有人喊出那句话:融资是为了并购,并购是为了融资。
带着资本的枷锁跳舞,迟早会遭到资本的反击。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