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中国剪纸、古琴、算盘、二十四节气、中国针灸、中国书法、中国京剧、活字印刷术和长城。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被老北京称为驴皮影戏。它是以动物皮或纸板为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明,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雕刻图案,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入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它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古琴:

琴声是最古老、最纯粹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时候叫秦。也有其他称呼,如“石头”、“瑶琴”等。伏羲和神农的传说虽然不可信,但历史悠久。古琴艺术于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盘:

它被称为中国的第五项发明。在中国古代,算盘是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出现在徐悦的第一部记录书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掌控,经纬三分。”2013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5.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上古)建立的干支、支年表的基础。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庭开始是以干部和分支来确定年龄的。二十四节气是指一个特殊的季节。北斗七星的自转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2016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针灸在中国:

针灸是一个术语。2011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中国书法:

书法是中国古代的书写艺术,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魅力,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到大篆、小篆、李殊,再到东汉魏晋定型的草书、楷书、行书。书法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艺术,而汉字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书法是在中国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元素。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书法的主要标志。2009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8.中国京剧:

京剧,曾被称为评剧,也被称为乱弹戏和国剧。名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以写意为主题,以黄儿和皮尔为主旋律。被誉为国粹,中国三大剧种。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其艺、戏、武皆美。以北京为中心的京剧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它是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媒介。京剧已于2010 110 16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活字印刷:

早在11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进步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变革。这是一种用可移动的金属或泥块代替传统印刷品的印刷方法,也是一种不可重复使用的印刷品。粘土的发明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2010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这是一堵高大、坚固、连贯的墙,用来限制敌人的行动。长城不是墙,而是以长城为主体,结合众多城、垒、亭、标的防御体系。长城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发生在谢静(今陕西Xi)。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连接并修复了战国长城,即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