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英国被称为欧洲粪桶。你为什么总是这么说?

诚然,英国是一个“欧洲麻烦制造者”。几百年来,欧洲大陆的大部分乱局都是在幕后或表面。

就是利用欧洲大陆各国的敌对关系来谋求自己的利益,一会儿和这个法国结盟打德国,一会儿和普鲁士挑起事端打法国,或者带着欧洲兄弟在东方欺负俄国。一句话,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统一的、不可战胜的超级大国,就是要制造一个分裂的欧洲!

有点像战国时期的连横。英国只是扮演了秦的角色,但他们更像是一个局外人。这种战略在英国被称为“大陆均势”政策,也称为“离岸均势”政策。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对这一政策做了更恰当的总结。

英国过去400年的外交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具侵略性、最霸道的国家。

英国总是“加入实力较弱的一方,与他们团结一致,打败并击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统治哪个国家。”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一点:“从强者到弱者”;就是欧洲大陆谁强谁就被我打;我会帮助任何弱者。这样,英国实现了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从而保证了英国自身的比较优势。

这个套路在英国已经实行了快400年了,历史悠久。

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处于殖民时代的新一轮霸权。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殖民“先驱”已经提出了第二条路线,英国、法国和荷兰走在了前面。17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被法国击败,退出霸权舞台。

此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这对英国来说不是好消息。英国是岛国,环境上处于劣势,海外孤立,资源有限。一旦法国称霸欧洲,可以通过封锁孤立英国,这就很麻烦了。欧洲列强一直在做这种事情,从西班牙,拿破仑,希特勒。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英国也为了世界殖民霸权而战,所以狠狠的打了法国一顿。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断断续续地打仗。在最后的七年战争中,在英国的联合连横下,欧洲达成了一个集团。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瑞典等老牌和新兴势力都参与其中,战争几乎遍及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英法之间的冲突多在海上和海外殖民地,而欧洲战场是普鲁士,打法国,英国在幕后买单。

显而易见,法国是吃了苦头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西欧包括法国普鲁士被打残,英国在法国攫取了大量海外殖民地,成为殖民霸主,不落帝国的雏形开始出现。显然,大陆的均势政策让英国尝到了甜头,所以在拿破仑时代。英国继续不遗余力地执行这一政策。

虽然拿破仑打理了大半个欧洲,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霸主,但英国一直在背后捅刀子,一直是反法联盟的坚强后盾。在英国的全力支持下,再加上拿破仑兵败俄冬,拿破仑逐渐走下坡路,最终拿破仑帝国崩溃,欧洲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当然,欧洲从来不缺少强者。

搞定拿破仑之后,东方的俄罗斯已经伸出了触角。英国坚持谁强谁就挨打的原则,和法国联手开始打俄国。所以在巴尔干半岛,英法联军好好上了一课。俄罗斯也开始衰落。曾经的欧洲宪兵,现在可以欺负晚清和当地的鸡了。

在现代,在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国家,反对党和执政党之间的制衡也是保持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好方法,这也是事实。所以英国搅屎棒在欧洲做过的这个套路很普通,但是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