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和历史的紧急实践工作(关于泰山)

泰山的自然环境

地质质量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从太古代到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化过程。燕山运动奠定了基础,喜马拉雅运动成就了辉煌。泰山地层属于典型的华北地台基底和盖层的双层结构,其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受掀斜断块抬升控制。断层活动使其隆起,与广阔的华北平原形成鲜明对比。泰山南部受断层影响,上升幅度较大。在上升和风化过程中,泰山的基底突然隆起,暴露出大面积的基底复合体。北部上升幅度小,脊低坡缓,谷宽谷浅,保存了典型的古生代盖层。

地形学

泰山地貌可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种类型。在空间意象上,由低到高,造成山川高耸之势,形成由各种地形群组成的景观。

泰山杂岩已有25亿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对研究中国东部元古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板块构造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泰山北麓的张夏、鼓山、炒米店的灰岩、砂页岩比较典型,是北方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是古生物许多种属的命名地或模式标本的起源地。20世纪80年代,在山前河流中发现的辉绿岩玢岩脉的柱状节理引起了国际地质学家的注意。

水系

在泰山南部,裂隙泉广泛分布于太古宙岩层中,从岱顶到山麓,泉争流,山高而长。泉水甘甜,无色透明,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质矿泉水,古称“泰山神水”。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统和奥陶系石炭纪岩石向北倾斜,地下水出露,在地形切割处形成泉。从锦绣河北面,泉水汩汩流淌,散落一地。在北部山麓边缘,岩溶水向北流动,被地层区的辉长岩阻隔,接连出露,使济南古城成为“家家泉,家家柳”的泉城。

气候

泰山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顶年平均气温5.3℃,为7.5℃;低于台城脚下;年平均降雨量1124.6毫米,相当于山的1.5倍;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连。泰山冬季漫长,结冰期150天,最低气温-27.5℃,形成雾凇雨的奇观。夏秋之际,云雨变幻,群峰如花,林茂泉飞舞,气象万千。

土壤和植被

泰山植被茂密,种类繁多,覆盖率达90%,呈垂直分布。从山麓望去,依次是落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地,森林边界清晰,植物景观各异。

自然资源

泰山地区资源丰富,有煤、铁、岩盐、石膏、硫磺、蛇纹石、碧玉等矿藏。泰山板栗、核桃、肥桃、香附子、鹿角、泰山灵芝、白头翁、泰山赤鳞鱼驰名中外。泰山花岗岩,结构致密,质地细腻,色彩斑斓,通过加工红、黑、绿、花、波石等板材,成为国内外最畅销的建筑装饰材料。

泰安的人口,民风等情况。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临省会济南,南接孔子故里曲阜。辖泰山区及郊区、新泰及肥城、宁阳、东平县,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总人口535.9万。位于山东省中部,北纬116° 20′~ 117° 59′与35° 38′~ 36° 28′30″之间。北临泰山、济南,南接济宁,西隔黄河与聊城接壤,东临莱芜、淄博、临沂。东西长176.6公里,南北宽93.5公里,面积776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2%。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满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水族、达斡尔族、仡佬族、俄罗斯族、哈尼族、黎族、纳西族、仡佬族、撒拉族、鄂伦春族等。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8%以上。少数民族比较分散和集中,泰山区、郊区、新泰市、肥城市有1万多人。主要集中在66个乡(镇、办事处)和145个村(居)。回族人口占50%以上的村有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