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寺汽水的品牌历史
1931年,“9.18”事件。侵华日军占领沈阳,八王庙被日军洗劫一空,更名为奉天八王庙酿酒工业有限公司..1939年,侵华日军在长春建立了“霸王寺长春师部”,霸王寺大部分产品运回日本销售。
在1945中,恢复了“8.15”。民国时期,八王庙由沈阳市政府接管。1947由原股东金等人赎回,更名为“奉天八王寺民生实业有限公司”。
1948 165438+10月2日,沈阳解放。军事代表陆、和孙静(女)接管了“八王庙”。
2月1949,“公私合营”。中共沈阳特别市政府接收,改名为“沈阳八王寺碱厂”。1956-1957,“冰厂”、“酿酒厂”部分作坊合并为“八王庙”。
1958-1960,大跃进时期。“酿酒厂”并入“烧酿酒厂”中的“八王庙”,成立“沈阳酿酒工业公司”。
1965-1968,“文革”开始了。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打破了八王庙解放后没有损失的记录。
1976-1993,文革后。工厂名称改为“沈阳蜂蜜厂”。次年,恢复原厂名“沈阳八王寺碱厂”。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复苏和企业经营的大发展,“霸王四”软饮料已成为东北人民最喜爱的饮料。
“霸王寺”汽水的“传统商标”
1993-2003年,“改革开放”时期。美国著名可口可乐公司以“在中国国营饮料厂成立合资公司,帮助中国民族饮料发展”为名,将八王庙的商标所有权、市场份额等全部资产并入其成立的合资公司,使其成为无法自保的“小股东”。至此,“八王庙”的商标所有权被“可乐公司”拥有并封存了十年,人民喜爱的“八王庙”饮料被迫消亡。可口可乐公司在“破坏”并吞并了霸王寺原有的市场和优势后,将沈阳霸王寺碱厂的空壳还给了当地政府,霸王寺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民族品牌濒临灭绝。
2003年,“深化改革”时期。陷入困境的沈阳霸王寺汽水厂被吉福(沈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全资拥有..通过努力,新的管理团队已经恢复了活力,并重新获得了“金铎”和“八王庙”的商标所有权。
2010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推广知名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霸王寺在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选择了合适的厂址,建设了集罐装生产、原浆生产、仓储配送、产品研发、注塑成型、吹瓶机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同时,将在原址建设“八王庙水文化博物馆”,以文献和实物的形式向社会展示“八王庙”等民族饮料企业的兴衰历史,以此唤醒人民热爱国家、热爱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
2012年,《霸王四》被评为“2011。“食品安全模范企业”在“食品安全模范企业评选活动”中率先在沈阳启动。
2012年6月10日,10,公司董事长李与中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委会正式签约,八王庙荣获2013年中国全运会唯一专用汽水。
2013,1年6月,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确认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民族品牌“王霸庙”为“辽宁老字号”。5月23日,辽宁省服务委员会领导亲自为“王霸寺”颁发了“辽宁老字号”牌匾和证书。
2013年2月,经沈阳市经信委、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综合评定,霸王寺公司董事长李被授予“2012年度沈阳市诚信和谐企业带头人”荣誉称号。
2013年6月24-25日,沈阳日报连续两天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对霸王寺的百年发展传奇做了纪实专题报道,标题为《百年民族品牌霸王寺展翅——沈阳霸王寺饮料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在沈阳大北关有一座宏伟的寺庙,叫王霸寺,也叫大法寺。寺庙前面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甘甜,尝起来甜甜的。这就是闻名东北三省的“东北第一甜泉”。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在王霸庙的井里泡茶。他经常命令人们把井水送到紫禁城给他喝。有一个关于王霸寺井水的童话。
据传说,很久以前,王霸庙周围都是低洼地和大芦苇塘,所以人们很难喝水。有钱人一般从城里买水喝,穷人只能喝又苦又涩的泡水。清初,王霸寺附近住着一位名叫莲花的姑娘。莲花的父母早逝,她靠父亲在八旗当兵时挣的家业生活。莲姑娘不仅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对人好。大家都说她有菩萨心肠。
一天,一个老乞丐来到了八王寺。她衣衫褴褛,拄着拐杖,提着柳条筐,每天挨家挨户乞讨。每次老太太来到莲花家门口,莲花就把她请到家里,为老人洗脸洗手,端茶送饭。冬天,莲花把她的衣服给老太太,防止她着凉生病。即便如此,老太太也没有谢过莲花。莲花觉得这是她应该做的,从不抱怨。
终于有一天,老太太告诉莲花,她要永远离开八王寺这个地方了,问莲花有什么愿望和要求。莲花想了很久,说霸王寺附近的人吃不到好水。只要老人挖一口甜井,她就心满意足了。老人愉快地答应了莲花的请求。从那天开始,连续7749天,老太太一动不动地站在八王庙的大殿里,手臂上点着10支长明灯。后来老太太让霸王寺老僧调动人力在山前挖了一口井。到了第100天,井里出现了清澈的泉水。周围的人欢呼雀跃,互相诉说。老太太和莲姑娘悄悄地消失了,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他们。只有王霸寺的甘泉世代流传于世。王霸寺入口东南50米处有一口清泉,俗称“王霸寺井”。据《沈阳县志》记载,“井泉清凉甘甜,为沈阳诸泉之冠”。泉水那么有名,也有历史故事。喝了这种康熙东游的水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游盛京东,祭奠乾陵、昭陵,祭奠沈阳故宫,用骆驼从北京运来玉泉水饮用。因为距离远,玉泉水到了沈阳已经沉淀浑浊,很难饮用。它是用王霸神庙洗的。没想到,用竹竿一搅,王霸庙里的水就被捞了上来,用银勺子舀出来尝了尝,比玉泉水还好喝。乾隆皇帝喜出望外,从此都喝起了霸王寺的清泉水,所以称之为御用之水,被称为“东北第一甘泉”。
从“铁帽子王”到“捍卫民族工业”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的许多历史遗迹和相关典故给我们留下了今天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关于“霸王寺”和“清泉井”、霸王寺碱厂的传说,至今仍是沈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10 10月17日,记者走访原因。
八王庙原为大法寺。
据记载,沈阳北部的“八王庙”原名“大法寺”。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清代崇德三年(1638)、乾隆五十四年(1789)、同治十一年(1872)三次重修。
据史料记载,清朝崇德初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和英国阿齐格王子的十二个儿子从凤凰回到盛京,路过大法寺。当他们看到寺庙已成废墟,他们给了银子重建大法寺。
清代“大法寺”翻修三年。
当时阿齐格和世袭的“八铁帽王”住在盛京方城各自的宫殿里。寺院住持感谢阿齐格捐钱的好意,于是在大法寺左侧修建了一座八王庙。从此,“大法寺”逐渐成为阿齐格的家庙。久而久之,当地人把八王庙称为八王庙,而忽略了大法庙。
日俄战争期间,1905,10年3月,俄军占领了“八王庙”作为军营、马厩和避难所。俄罗斯军队赶走了僧侣,掠夺了他们的财产,剥去了大佛的金身,拆除了门窗,放了火,砍倒了院子里的古松。侵华日军攻占沈阳后,俄军放火烧了八王庙,向三台子方向逃窜。当时,近500年的佛教圣地和庄严肃穆的古刹顷刻间毁于一旦。1928年,枫溪军阀张拨专款第四次重修八王庙,使古庙恢复了原貌。后来“八王庙”又被洗劫一空,后被沈阳第五纸箱厂等单位侵占。
康熙东游赞清泉
10 10月17日,当地一位老居民王大爷向记者讲述了“清泉井”的由来。
他说八王庙东北50多米处有一口古井。竖井用青砖砌,井口用青石砌。当时八王庙的和尚和附近的居民都喝这种古井水。由于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人们称之为“清泉井”。
相传清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到盛京祭祖,祭奠了涪陵和昭陵后,感到口渴,想喝水。而骆驼驮运的北京玉泉水,长期浑浊变味,皇帝不能饮用。于是,当地官员将“清泉井”井水赠送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和武文的官员们喝了这井水后都称赞它。
清泉井水名气很大。
王大爷说,从此,“八王庙”附近的这口“清泉井”就出名了,盛京的人都来这里打水。有人用井水做豆腐,洁白、嫩滑、醇厚;有人用井水做大酱,色泽纯正,味道鲜美;有人用井水煎服中药,药效倍增;有的人用井水泡茶,茶香甜爽口。于是,盛京方城所有的茶馆都在各自的店铺前挂上了“八王庙好甜水”的牌子。
当时,位于北市“扎巴迪”的德泰轩茶馆,每天用一辆马车,装上八个大木桶,运送王霸寺的泉水井水,茶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当时各种茶馆打出“八王庙泉、井水”的招牌,一时间成为盛京的一种时尚。
民族工业崇尚国货。
相关资料显示,1920年,北京双合盛酒厂老板朱专程从北京赶到沈阳,在霸王寺清泉井以西租下3亩多“香地”,建立了“奉天霸王寺碱厂”。
1922年,张荟林、金恩奇、高荣久等人在“八王庙”前租下52亩“香地”,成立“奉天八王庙汽水、啤酒、酱油有限公司”。公司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投资32万元。其年生产能力为汽水65438多万箱,每箱48瓶,啤酒65438万箱,每箱654.38+08瓶,酱油500万公斤。
当时的“奉天霸王寺汽水啤酒酱油株式会社”是新兴的民族产业,以其优良的产品质量受到人们的青睐,极大地抵制了日本饮料涌入中国的经济掠夺。为了唤起民众抵制日货,倡导国货,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公司还广泛征集商标图案,最终采用“金铎”品牌,即汽水和啤酒的品牌,作为沈阳民族工业中饮料品牌的代表,以对抗日本的经济侵略。
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霸王寺工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奉天霸王寺汽水啤酒酱油株式会社”被日本昭和商会的吉野光一郎占领,变更为“奉天霸王寺酿造工业株式会社”,社长吉野光一郎,常务董事长谭博寿一。侵华日军占领该公司后,继续生产汽水和酱油,但将啤酒改为清酒。
1945,原股东金恩奇等人组成统一接收委员会,以现价收回霸王寺碱厂。沈阳解放后,国家根据对民族工商业的赎买政策,赎买了霸王寺碱厂。从此,霸王寺碱厂终于回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手中。随着沈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霸王寺地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霸王寺古刹也在异地重建。神奇的“清泉井”消失在一排排高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