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的变化
查阅历史档案,1381年(洪武14年),朱元璋命令穆英等人率军攻克云南,明朝30万铁骑南下,突袭曲靖,直取昆明。1382年,突破关内,攻陷大理,取得平定云南的胜利。
穆瑛率数万大军留守云南,设署镇守,移民开荒,戍守边境,招商入滇,修筑驿道,疏通河道,劝农教桑,以礼促学,择优为官。一时间,边境上的云南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吕梁是穆鹰进入云南以来见过的最大的平坝。军队在姜白石战役中被65438+万元打败后,下了南盘江。过了响水,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方圆在一百英里之外,而马平川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广阔的山脉和河流。
早在东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这里就是爨氏统治的中国南方的都城。西汉元丰三年(公元前109年),为云南最早的二十四郡之一。
军队先在小堡子古城活捉了“云南王”帖木儿王子,平定了当地鲁长城土司刘五兄弟。后来,它在吕梁驻军,建立卢,并从其他省份移动许多移民,开辟新的边境。
所以现在我们都说明朝给吕梁带来了新一轮的繁荣发展,也经常说是吕梁任梁迁南京,地名大多以“索堡戚颖”等军事驻地命名,如左里堡、车马堡、马军堡,以及太平哨、望城哨、新邵等前沿阵地。
今天,我们跟随穆英军的脚步,走一走板桥洪武村、马营,看一看三岔河镇的洗马湾,华侨农场的振兴台马场。仿佛能看到这位镇将军发扬王朝的威仪,争得一匹铁马,显的硝烟四起,饮的是南盘江的威严。
陆良县城始建于1407,兴盛于明初。
蓦然回首,小城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永乐皇帝下令修建北京城始于1406。虽然只是巧合,但在郑和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的辉煌年代,这是历史发展趋势。
明初疆域初步界定,内乱平息,百业兴盛,国富民强。那是大兴土木,建城的时代,于是吕梁城在南盘江畔蓬勃崛起。
当时1.5平方公里的城市,街道纵横交错,方方正正,四门分立,商户众多。青石板的街心,青瓦房的店铺,商贾小贩熙熙攘攘,卖柴卖炭的人络绎不绝,运货的马车和牛进进出出,街边的染坊窗台上摆满了布,街边修锅修碗的手艺人忙忙碌碌,剃着光头,在艺人面前摆摊。摇摇晃晃的小贩不时与商队在远处相撞——四街八小街交换需要的货物,宏伟的钟鼓楼建在十字街对面,俯瞰四街,一直延伸到城门。
在高大的城墙外,何桥河和青山的水被用作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在城墙周围汩汩流淌,在南门外与城中的水汇合,然后流向母亲河南盘江。
市内何桥河、何雪河、鱼凫河等曲流蜿蜒,与东西南北众多池塘湖泊相连。它们通常用于家庭用水和洗涤。在多雨的年份,它们可以防洪排水,城市着火时可以用于紧急救援。房前屋后的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上窜下跳,孩子们在玩鱼筐,直到夕阳西下,城市的炊烟升起。
父母小时候对古城总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但我们最遗憾的是没能看到传说中高耸的古城墙、庄严的城门和飞檐翘壁的钟鼓楼,它们在上个世纪依然存在,或者在上个世纪被军人和岁月的侵蚀而毁于一旦;还是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被人们所谓的* * *,无情地摧残。
在我们的印象中,80年代初有很多建筑精美、环境优美的老店老店,比如四街的大理石路、老房子,还有万顺,还有“大会堂”。这些刻有历史年轮的印象,看起来都是似曾相识,似曾相识,但几十年后,都淹没在了现代建筑中。
时光随着人生的变迁而飞逝。过去的印记早已消失,记忆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当我们试图寻找古城过去的痕迹,欣赏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的美丽时,我们总是会想到吕梁仅存的四方街,一个位于老城区南部的老城区。
换句话说,明代以前的吕梁市是西起昆明,南至东南亚,北至北京的滇、桂、川商队驿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内四条街道形成井字形骨架,四周布满青苔的老字号、老店、深宅、亭台楼阁等古建筑景观。那里的居民是最早的城市居民,但他们仍然延续着明清时期的生活习俗和民俗。
四方街最著名的建筑是大学堂和千佛塔。学园寺又称“大觉寺”,是一座隐藏在城市中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元代,明万历年间重建。寺庙布局严谨,以南北轴线为基线,有山门寺、天王庙、大雄宝殿、千佛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清鼎盛时期,被誉为滇东一等寺。
学园寺的名气大多来自寺内的千佛塔,18米高,* * 7层楼高。灰六面塔共有65,438+06,965,438+0个龛位,每个龛位都有形态各异的陶瓷佛像,塔顶立着两只青铜金鸡。千百年来,它从早到晚都在为吕梁人民等待和祈祷,并且
金鸡报晓,钟声齐鸣,余音绕梁三十余里,成为昔日吕梁“三山四水八景”之一。
此外,四方街还有一座有近500年历史的著名佛寺,供奉真武大帝的真武观等。,连同西华寺、望海寺、扶塞吉、夫子庙、关胜庙、城隍庙、宇思寺、文昌宫、真清宫、魁星阁、水格、玉真坊等众多遍布全城的寺庙和宫观,它是
故乡的岁月也是沧桑。
陆良县作为滇东重镇,曾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
清末从吕梁到沾益开通了南盘江水道,并在县城设立了邮政代办所,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湖广、四川、重庆等地的商人开了许多商号和票铺,仅马街镇1905就有44家大商号。民国初年,吕梁成立劝导所和实业集团,在县城设堂讲学,在城外种桑、养蚕、晒烟;1914年,法国人在马街开设亚洲三达水油公司;1920,省政府在吕梁开设“盐龙公司”,政府经营销售食盐;20世纪30年代以后,手工业和商业日益繁荣。商人在染织、缝纫、皮革、铁器、榨油、酿造、碾米等20多个行业设厂。许多私营商人经营从昆明、个旧贩运来的土特产、百货、布匹、棉纱和洋货、洋零件,把吕梁生产的铜火锅、铁农具、铝锅碗瓢盆投入生产。
吕梁历史上人才辈出,钟灵辉煌一时。
早在明朝嘉靖21年(1542),龚雪就建在县城西门,殿、堂、厅、寺、池、阁、坊、墙一应俱全,以大成殿为主体,以孔子为天下之主,所以龚雪其实就是吕梁的一座孔庙。文昌宫建于清嘉庆13年(1808),吕梁第一所书院——凤山书院成立。清同治13 (1875)年建立钟灵书院。
漫步吕梁街头,书声喧哗,琴声缭绕;走在县一中、文化小学、盘江小学,我试图从残存的龚雪和文昌宫的废墟中,回忆起当年建筑群落的古朴清新的优雅。许多学生,盖房子,安静地读书,没完没了地唱歌,骄傲地想象自己是那些穿红衣服穿过文昌阁、杰宝阁、温明广场和开科第一人民广场的学者。
时至今日,书声依旧,斯里兰卡人民已经逝去。或许只有罗汉松一枝苍劲有力的枝干可以证明。
循着历史的脚步,从这些文星崛起的地方,走出了一大批留学欧美的学者和黄埔、云南军校毕业的军事将领。其中以护国将军殷和滇军儒将孙渡为代表,成为近代历史上吕梁的骄傲。
1938昆明至西樵公路通车,使吕梁成为抗战时期外省进入云南的主要通道。许多官员,商人和名人学者曾在吕梁停留,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和文化交流,使吕梁人更多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明人士、地下党员熊两次担任县长,大力兴办教育文化,团结保护进步人士,帮助农业工人促进工商业繁荣。
此时,熊县还兼任吕梁中学(一中)校长,使大批地下党员、团员和进步青年来到吕梁中学工作,宣传抗日民主,在学生中秘密组织读书小组,编写进步剧,为党和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干部,使吕梁的抗日民主事业蓬勃发展。
后来国家* * *在吕梁修建机场,大批美军士兵和飞行员来到吕梁。他们穿行在吕梁的大街小巷,开着草绿色的吉普车,在咖啡馆、酒馆里为所欲为。老城区的人们虽然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县里的师生不怕这些美国兵。他们要求坚决抗日,勇敢地与那些欺侮人民的美国士兵作斗争。
直到1945之后,吕梁才又有了一点安宁,但潜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革命火焰却在悄然爆发。
在革命老区龙海山,1947成立了云南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陆良县解放委员会,使龙海山成为滇东的枢纽革命根据地。滇、桂、黔边纵队中有一支由吕梁优秀儿女组成的英雄队伍。是第三边纵队,诞生在龙海山区。从1947到1950的三年间,三支队伍转战三岔大地,纵横云南70余县,在敌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武装斗争,为全省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实早在1929,吕梁就建立了地下党支部;1930年,吕梁起义震惊全省,中国工农红军第38军成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白色恐怖下,表现了吕梁人不畏反动统治和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1949 65438+2月9日,鹿晗在云南宣布和平起义。同月,吕梁人民在与吕梁、石林交界的天生关,配合正在西逃的* * *军司令部起义部队。吕梁率先响应云南和平起义解放。
鲁豫广厦前万剑
现在,老人清楚地记得1950年6月陈赓、宋任穷将军率领解放军向吕梁挺进的时间。当时城门大开,全民欢庆,欢欣鼓舞。数十名男女老少如履薄冰前来吊唁,一扫寒冬,热烈迎接新世纪新气象的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人民的无数美好愿望实现了。过去,泽国已成为云南东部的鱼米之乡和粮仓,穷州旧貌换新颜。一个美丽富饶的吕梁出现在滇东高原,一座崭新美丽的吕梁新城崛起在南盘江畔。
特别是自1992年县开发区建成以来,吕梁市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四五倍。2000年市区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2005年达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
在老城区的基础上,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乐瞳大道为轴线,在西面和南面建设一个新的居住和商业城;以324国道、曲路高速为交通要道,在县城北部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
按照建设现代工业大县、绿色经济大县、旅游文化大县的思路,未来吕梁市将建设成为昆明、曲靖都市经济圈的卫星城市,成为辐射带动功能强,集新型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于一体,人居环境优美的滇东次区域中心城市。
梦想往往是为有前途的人准备的,而吕梁有这种竞争的优势和实力。无论从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经济发展,他都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
特别是建设现代工业大县和“一江三市”的思路,以及云南省对经济强县、工业强县的扶持324国道一级公路的开通,将使吕梁在新世纪发生巨大变化,成为滇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农业大县。
日新月异的变化往往让人在传统与现代中迷茫,但当我们看着吕梁市的一切,依然觉得它历经沧桑后是那么的充满活力。
城市广场把吕梁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的,一部分是传统的。
沿着乐瞳大道行驶,宽阔的大道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虽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但并肩而立,体现出一点城市的味道。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街道已经悄然完工,而公交车和城市出租车已经沿着新的道路延伸开来。用外国油漆粉刷的欧式小洋楼和独具匠心的优雅社区已经诞生,日新月异。就算是生活在吕梁的吕梁人,三天不出门也得找地方。
新城的夜灯亮着,树和花多了,城市公园大了,音乐喷泉有了,有低音炮的咖啡馆,眼花缭乱的广告牌,五颜六色的私家车,前卫的铺面,衣冠楚楚的青年男女,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美丽的风景,处处摇曳着时尚和现代,仿佛不经意间,只有在城市里才有的一切都将在21世纪瞬间落户吕梁,让小城的人们足不出户。
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旧城改造也方兴未艾。
我常常感叹古人的伟大和奇妙,在于他们高瞻远瞩的眼光。600年前设计老城区的时候,他们就能规划出这么一条方方正正、宽敞的街道,让600年后的吕梁老城区不至于落后,在城市的改造中免去了拆街的繁琐程序。而是他们只需要把大街小巷的每一个细节都修得细致而人性化,就像挑女红一样。
城市还是那个城市,街道还是那四条街八条小街。就像一本故事书,一座繁华的老城,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人多车多,各式各样的商场遍布大街小巷。学校和商店越来越拥挤,因此有必要对机动车实行单向禁令,并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新建。
城里原来的工厂几乎都搬走了,所有的场地都变成了现代化的商业和住宅区。南门的商业街,北门的美食街,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聚集在老城区,让老城区的繁华日渐升温。
城市广场位于吕梁市中心,是一个三角形的城市公园,建于1999。虽然不是很美,但是整个城市有了它就不再单调。
在广场中央的音乐喷泉中,有一尊丛龙岩将军的骑马雕像,它与被誉为“天下第一品”的丛龙岩碑一起,印证了吕梁作为文学名邦的历史地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广场南侧绿树成荫,成为老年人晨练、聚会、打牌的最佳场所。东侧有各种儿童玩具和怪声怪气的游乐设施,似乎让广场成了老人和孩子的专属乐园。
未来的城市广场将比现在大几倍,西边是旧的326国道,南边是乐瞳大桥,北边是西华大道。它将公共体育和文化设施与西华公园的城市绿地、花坛、喷泉和园林小品融为一体,中间是西护城河,形成一个广阔的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的心脏,将真正成为市民的健身、休闲和娱乐中心。
当时,人们从广场的东面走到西面,细细品味每一个小品和细节,或合影留念,或在球场上安静地散步,或扶老携幼,或在健身房打球,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然后,累了就躺在西华公园的绿草上,抬头看云。饿的时候可以去肯德基吃快餐,大牌米粉,砂锅饭。当你累了,你可以在咖啡馆和小酒吧里尽情享受。无论老人、年轻人、小孩,都可以在城市公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平等地享受蓝天、白云、城市、和平带来的满足感,感受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大好处。
新辉煌的好梦
进入新世纪,爨乡人提出了建设人口25.5万以上、面积25平方公里以上的滇东次区域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未来十年将在北部建设青山工业园,在南部建设华侨农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这将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源,也将成为吕梁新城的两翼。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吕梁将以南盘江为轴,县城为中心,马街、三岔河为副中心,构建“一江三城”的良好格局。
三岔河、马街作为全省百强镇,人口众多,产业发达,初具小城镇规模。未来,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吕梁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更快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保护母亲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必然要求。
回望历史的长河,吕梁经历了多次的城市迁徙和扩张,从元代小堡子的月牙江古城,到燕房桥故城和路畅古城,都是千百万吕梁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现在,新一轮的城市扩张必将带来更大的繁荣、开放、活力和辉煌。
虽然过去很多老城区的根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历史还在,记忆还在。回望千年沧桑,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宏伟美好梦想,今天将在爨乡实现,让吕梁成为更加美丽富饶、美丽开放、文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和“江南”。比如镇国将军能感受到天灵,恐怕就不再是了。